mBio:揭秘铜抑制细菌抗生素耐药性感染的分子机制
2012年12月5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南安普顿大学的研究者研究发现,铜可以抑制基因的水平传播,基因的水平传播可以增加细菌的抗生素耐药性感染。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mBio上。 细菌中的水平基因转移(Horizontal gene transfer,HGT)对于细菌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非常关键,这就无疑中增加了关于感染相关的卫生保健难度。
PNAS:细菌产生的生物被膜可影响医疗设备功能
2013年3月4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研究文章中,来自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等处的研究者检测了细菌是如何堵塞医疗设备的,研究结果显示,细菌可以形成粘稠的带状物,和死去的细菌缠绕混合在一起,在短时间内形成一个完整的堵塞物来堵塞住医疗设备。
Scientific Rep:铜或可保护个体抵御阿尔兹海默症
2013年2月18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英国基尔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揭示,铜不仅仅可以帮助个体的大脑抵御β-淀粉样蛋白形成这折叠片,而且铜也直接参与了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大脑中衰老斑的形成。 研究揭示,大脑中低水平的铜可以促进某种特定机制的发生,这种机制就是在阿尔兹海默症疾病中,β淀粉样蛋白可以以衰老斑的形式存在。
Nature:presenilin/SPP家族膜内天冬氨酸蛋白酶的晶体结构
近日来自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Structure of a presenilin family intramembrane aspartate protease”的论文,报告了一个presenilin/SPP家族膜内天冬氨酸蛋白酶的晶体结构,相关成果发布在12月19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
Nat Com:QS-生物被膜信号通路或应用于生物工程领域
1月3日,国际著名杂志《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刊登了美国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Synthetic quorum-sensing circuit to control consortial biofilm formation and dispersal in a microfluidic device。
PLoS ONE:揭示抗生素、细菌生物被膜及慢性感染之间的潜在关联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PLoS ONE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南加州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了抗生素和引发慢性肺部疾病等症状的细菌生物被膜形成之间的关系,该研究为阐明细菌生物被膜被激活的分子机制以及开发新型疗法提供了一定的研究数据和思路。
Res:中科院抗污染膜材料制备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膜材料与技术研究组在抗生物污染膜材料制备方面取得一定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水环境领域权威期刊Water Research 上。 膜分离技术应用广泛,然而由于膜污染引起的膜通量和分离性能的下降是膜技术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通常,膜污染可分为有机污染、无机污染和生物污染等。其中,由于生物膜形成而造成的生物污染被认为是实际应用中危害最大的一类膜污染。
Nat Struct Mol Biol:研究揭示细胞内铜离子的“出口路线”
Chem:开发出“染色中草药”中铜残留的可视化鉴别技术
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在鉴别中草药安全性的重金属分析检测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发展出双发射的纳米复合探针用于检测水样中铜离子的新方法,并据此原理开发出针对重金属浸泡着色的“染色中草药”中铜残留的现场可视化鉴别技术。该研究成果已在Anal. Chem(2013,85,6461-6468)上发表。 铜是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微量营养素,对于人体器官的发育和功能有重要影响。
Nature communications:磷脂合成过程中重要膜内酶Cds的结构与功能研究结果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柳振峰研究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发表论文报道磷脂合成过程中重要膜内酶Cds的结构与功能研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