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PLoS Biol:缪炜等揭示四虫交配型决定分子机制

3月26日,《PLoS Biology》以封面文章发表了题为“Selecting One of Several Mating Types through Gene Segment Joining and Deletion in Tetrahymena thermophila”的研究论文(http://www.plosbiology.org/)...

2013-03-29

ACIE:催化烯烃三氟甲基化反应新进展

在有机小分子中引入三氟甲基(CF3)官能团,能增强该分子的化学与代谢稳定性、改善其亲脂性、以及提高其与生物大分子结合的选择性等特性。因此,含三氟甲基的化合物在医药、农药和材料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自从2011年Buchwald、王剑波、刘磊和傅尧课题组首次报道铜催化烯烃直接三氟甲基化反应以来,这一方向成为了研究的热点,然而铜催化烯烃三氟甲基化反应的机理却仍不明确。

2013-06-06

Nat.Immu:STING调节病毒衣壳与宿主细胞的融合

病毒的外壳与宿主的细胞膜融合是病毒感染细胞的第一步。那机体的免疫系统又是如何检测到发生了膜融合呢?最近《自然-免疫》上发表的文章给出了一些线索。 研究人员发现,无论是体内实验还是体外实验,当细胞暴露在病毒状粒子或人工合成的脂质体以及一些其它刺激的条件下时,也能够产生免疫应答,这种应答虽然不能触发传统的病原体识别途径,但能导致膜融合。

2012-11-18

Science:科学家利用超高分辨率技术揭示酵母水通道蛋白的跨过程

2013年6月25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瑞典和美国的研究者通过研究成功捕获了酵母水通道蛋白运输水分子过膜的过程(抑制质子通过细胞膜),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Science上,研究者在文章中描述了其如何使用超高分辨率显微镜来揭示酵母水通道蛋白的整个运输过程。

2013-06-25

PLoS ONE:研究发现能破坏高度传染性的诺罗病毒

2013年9月13日讯 /生物谷BIOON/--近日,英国南安普敦大学科学家们发现,铜及铜合金能迅速摧毁一种高度传染性病菌--诺罗病毒。 在世界范围内,诺瓦克病毒每年造成超过267万例的急性胃肠炎。因为没有具体的治疗方法或疫苗,所以在暴发定时,医院病房和护理院需要昂贵的深层次清洁,产生额外的治疗费用,一旦工作人员被感染后,也会失去工作。

2013-09-12

新疆攻克下滴灌种植水稻世界难题

“这真的是水稻吗?”院士们纷纷走进稻田内,手捧稻穗从上到下又摸又看。的确是水稻,但稻田内无垄无畦也无水,一根根黑色的软管在稻田内延伸,齐腰深的稻子,被沉甸甸的果实压弯了腰,预示又一个丰收的好年景。 参加绿洲现代农业发展战略高峰论坛的2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日前云集新疆石河子,怀着渴望和好奇的心情考察了由新疆天业自主研发的膜下滴灌水稻种植示范基地。眼前的情景深深地吸引了院士们,大家感叹不已。

2012-11-19

Nature:解析嵌入式H+转运焦磷酸酶的晶体结构

VrH+-PPase质子泵工作模型 H+转运焦磷酸酶(H+-PPases)是活跃的质子转运体,它通过水解焦磷酸(PPi)建立了跨膜的质子梯度。 H+-PPases以同源二聚体的形式首次发现于植物液泡膜,以及几种原生动物和原核生物的细胞膜。 到目前为止,H+-PPases的三维结构以及质子转运的详尽机制还未可知。

2012-11-18

JACS:一种聚合物纳米或可替代蛋白质水化

蛋白质要保持正常的生物机能,其表面由水分子形成的水化膜十分重要。法国国家科研中心日前发表公报说,一个国际研究小组证实,一种聚合物纳米膜拥有和水化膜类似的特性,能够维持蛋白质活性。相关研究报告已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杂志》( Journal of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网络版上。

2012-11-19

Chem:开发出“染色中草药”中残留的可视化鉴别技术

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在鉴别中草药安全性的重金属分析检测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发展出双发射的纳米复合探针用于检测水样中铜离子的新方法,并据此原理开发出针对重金属浸泡着色的“染色中草药”中铜残留的现场可视化鉴别技术。该研究成果已在Anal. Chem(2013,85,6461-6468)上发表。 铜是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微量营养素,对于人体器官的发育和功能有重要影响。

2013-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