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ure:我国科学家揭示人类PR-DUB在核小体背景下特异性清除H2AK119ub1的机制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我国研究人员首次报告了结合在含有单泛素化H2AK119(H2AK119ub1)的染色小体(chromatosome)颗粒上的人类PR-DUB复合物的高分辨率低温电镜结构。

2023-04-12

Nature:研究揭示PR-DUB去泛素化酶复合物特异性去除核小体H2AK119泛素化的分子机制

该研究解析了人源PR-DUB复合物结合H2AK119泛素化核小体的高分辨率电镜结构,阐明了PR-DUB特异性去除核小体H2AK119单泛素化修饰(H2AK119ub1)的分子机理。

2023-04-11

PNAS:复旦大学刘民/孔星星合作揭示骨骼肌PARP1通过AMPK调控线粒体稳态,延长寿命的新机制

人类衰老的生物学基础仍然是最大的未解科学问题之一。衰老是一个以细胞功能逐渐退化为标志的复杂过程,受生物学因素、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等影响。线粒体作为细胞的主要能量枢纽,是高度动态的细胞器,越来越多的证据

2023-04-28

西湖大学邹贻龙:深入揭示死亡机制,特异性诱导癌细胞死亡 | 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

对于肿瘤这种细胞恶性增殖引起的疾病,能够高度选择性、特异性杀死肿瘤细胞且不干扰正常细胞,是医学界的终极目标。为此,科学家正努力从细胞死亡的种种“蛛丝马迹”中寻找更加完美的靶标。

2023-04-13

顾伟团队发现,p53的这种点突变,可同时抑制死亡和促肿瘤转移

该研究发现,p53热点突变蛋白p53R175H可特异性与转录因子BACH1结合,发挥双重作用:一方面,解除BACH1对SLC7A11下调作用,从而抑制铁死亡,促进肿瘤生长

2023-04-03

Adv Sci:揭示离子驱动人类结直肠癌发生的分子机制

来自新墨西哥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转铁蛋白受体(TFRC,transferrin receptor)在结直肠癌肿瘤生长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2023-03-22

PNAS:复旦大学刘民/孔星星团队发现抑制PARP1延长寿命新机制

该研究指出,在年老果蝇中抑制PARP1,可延长寿命,并发现在骨骼肌中敲低PARP1可通过下调AMPK的多糖ADP-核糖基化修饰、增加AMPKα的活性,后者通过上调PGC-1α和PINK1的表达导致线粒

2023-03-27

中国科学院许瑞明/朱冰揭示去泛素化酶PR-DUB特异性去除核小体H2AK119泛素化的分子机制

Caly-AsxDEU结构缺乏结合底物,尽管可以从与泛素结合的UCH37 - RPN13xDEU复合体(UCH37也被称为UCH-L5)高度同源的结构中了解到很多关于泛素结合的信息。

2023-03-30

王福俤/方学贤团队发现新的肝脏死亡抑制因子,为死亡相关疾病带来新的治疗靶点

这项研究聚焦肝损伤中铁死亡发生机制这一前沿基础问题,借助新颖的研究思路、完备的实验体系和具有独特优势的模式动物,深入而系统地阐明铁死亡新基因ME1在肝I/R损伤中的功能与调控机制

2023-02-28

Gut:激活死亡,增强肝癌免疫治疗效果

该研究表明,激活铁死亡、抑制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联合抗PD-1单抗,三管齐下,能够极大地提高肝肿瘤小鼠模型的存活率,减少其他原位肿瘤的肝转移。

2023-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