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光遗传学工具新希望,光驱动钠离子通道KR2结构被解析
日本科学家在国际著名期刊《自然》发表学术文章称,他们解析出了光驱动钠离子通道蛋白KR2结构,为未来新一代的光遗传学工具创造了可能。
JCI:靶向钙离子通道 促进胰岛素分泌
近日,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国际学术期刊JCI在线发表了他们的最新研究进展,他们发现在心肌细胞和胰腺β细胞等细胞内质网上存在一种钙离子释放通道(RyR2),该通道功能缺失导致钙离子外流会导致线粒体紊乱和胰岛素分泌下降,最终导致代谢平衡失调。
BJC:低温等离子体技术治疗前列腺癌
刊登在国际杂志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约克大学的科学家首次利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LTPs)对来自病人组织样本中的细胞进行作用,研究者表示,LTPs或许是一种治疗前列腺癌的潜在疗法,而且其相比当前的放疗和光动力疗法要更加有效。
Na离子浓度变化可能导致脑部疾病产生
2013年8月25日讯 /生物谷BIOON/ --加拿大科学家最近发表了一项研究结果表明人体大脑的钠含量变化可能导致人脑最主要神经递质受体之一----海藻氨酸受体功能改变的原因之一。这种受体在大脑行使正常生理机能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一旦其异常活跃,将会导致一系列脑部功能紊乱,如癫痫和神经性疼痛等病症。
Biomaterials:药物所甘勇组双阳离子型核壳脂质体纳米粒(DLCS-NP)研究取得进展
眼部疾病的常用治疗方式是局部给以药物溶液(例如滴眼液),这些传统剂型占据市售制剂的90%左右。然而,眼部的生理屏障以及候选药物的低溶解性为眼部给药系统的发展带来许多难题。 最近,各种旨在提高难溶性药物生物利用度的眼部给药方式大量出现。上海药物所甘勇课题组专题综述了这些眼部给药方式,包括水凝胶、聚合物胶束、纳米混悬液和脂质纳米载体等。
Nat Cell Biol:钙离子进入线粒体的分子机制
2012年11月26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坦普尔大学医学院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科学家们揭示了钙离子进入细胞线粒体的调控机制。 研究人员一次一个地50个基因的活性,确定了位于线粒体膜内侧的蛋白质MCUR1是一个加速器,帮助调节钙进入线粒体。结果刊登在11月25日的Nature Cell Biology杂志上。
PNAS:阴离子选择性的工作机制
2012年10月16日,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杨茂君博士研究组在PNAS在线发表了名为 Structure and molecular mechanism of an anion-selective mechanosensitive channel of small conductance 的科研论文,首次报道了一种具有阴离子选择性的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的晶体结构,对其功能特性和离子选择机制进行了研究。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醒关注门冬氨酸钾镁注射剂的严重过敏反应
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第50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提示关注门冬氨酸钾镁注射剂引起严重过敏反应及超适应症使用的问题。 门冬氨酸钾镁注射剂是门冬氨酸钾盐和镁盐的混合物,为电解质补充剂。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中有关门冬氨酸钾镁注射剂的病例报告共计718例。
Cell:鉴定出蛋白MICU1控制钙离子进入线粒体机制
2012年10月27日 讯 /生物谷BIOON/ --来自美国天普大学转化医学中心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鉴定出一种蛋白控制着钙离子进入细胞的能量源,即线粒体。当钙离子不受控制时,钙离子水平失去控制,从而导致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神经退化性疾病。这些发现有助于人们深入认识线粒体的内在工作机制,并且可能有助于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和靶向出错的某些细胞过程以便导致人们开发出治疗疾病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