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纳米颗粒首次被用来输送RNA治疗脑瘤
PNAS:用于增强顺铂化疗功效的纳米粒
近日,佐治亚大学研究人员对传统化疗药物顺铂进行修改,开发出一种前体药物,能显著增加顺铂瞄准并摧毁癌细胞的能力。 顺铂可用于治疗多种癌症,它是膀胱癌,卵巢癌,宫颈癌,睾丸和肺癌最常用的化疗药物。虽然它是
Small:曲晓刚等利用金纳米颗粒探测酶的活性
用肉眼就可以分辨一个样品中是否存在有活性的酶吗?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的曲晓刚研究员等最近通过将金纳米颗粒同酶的基体结合,来测试酶的活性,该方法能够给出肉眼可以分辨的信号。 人端粒酶在超过85%的肿瘤细胞中过表达,而在正常细胞中几乎不表达,因此端粒酶不仅可以作为肿瘤治疗的一个特殊靶点,同时在肿瘤的早期诊断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ACS Nano:纳米粒子可能增强癌症治疗
根据莱斯大学和德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的新研究,一种现有药物与碳纳米粒子的混合物显示出提高头颈部癌症治疗的潜力,尤其是在结合放射治疗时。 这项研究工作开辟了一条进一步研究个别病人需要的定制治疗的道路。该疗法使用碳纳米粒子封装并隔离化疗药物,直到它们被传递到将被化疗药物杀死的肿瘤细胞。 关于这项研究的论文发表在这个月的美国化学学会期刊ACS Nano上。
PloS ONE:ORMOSIL納米粒子或能成为脑部药物递送工具
(共聚焦显微成像中,亮红色的斑点是果蝇神经元轴突中的ORMOSIL纳米颗粒簇。) 2012年1月9日,据《每日科学》报道,在果蝇的图像中,成簇的神经元都亮了起来,在大脑中形成了一个明亮发光的高速公路网络。 这正是布法罗大学的研究人员Shermali Gunawardena所希望看到的:这意味着,ORMOSIL,一种新型的纳米粒子,成功穿过了昆虫的大脑。甚至在长期接触后,细胞和果蝇仍安然无恙。
:纳米粒子自组装研究获新进展
无机纳米粒子的可控自组装是实现其在宏观尺度实际应用的最有效途径。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纳米材料研究室唐智勇研究组近两年围绕无机纳米粒子组装的可控制备和功能调控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
Angew Chem:研究人员改进了纳米粒子—更准确地递送抗癌药物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研究小组合成了一种新类型的纳米粒子以防止药物过早释放,这种新类型的纳米粒子有望更准确及更高效地将抗癌药物递送至肿瘤。这项研究工作发表于Angewandte Chemie上,并作为本期期刊的封底。 在文章中,生化及分子医学部主席Kit Lam教授和他的团队报道了一种新类型的胶束(称为双反应硼交联胶束,BCMs),能对特定的触发响应产生理化变化。
ENVIRON SCI TECHNOL:纳米粒可能增加植物DNA损伤
最近一项研究报道,工程纳米粒能在植物体内累积,并损伤植物DNA,这是第一个证明纳米粒损伤植物DNA的证据。该研究指出,在实验室条件下,氧化铜纳米粒有进入植物根细胞的能力,产生许多诱导的DNA碱基损害。 在人类粮食作物萝卜、2种常见牧草及一年生与多年生黑麦草上,研究人员测试分析了1-100nm大小的人造超细粒子。
Nanotechnology:李帮经等成功制备新颖的金纳米囊泡
探索自身具有示踪功能的智能药物控释材料,实现药物可控释放是目前药物载体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针对金纳米粒子的优越特性,可示踪金纳米粒子的刺激响应性杂化囊泡将成为一类非常理想的研究对象。目前,已报道的杂化囊泡体系存在生物相容性较差、药物可控释放难于实现的缺点,因而在药物控释相关领域的应用受到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