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ovavax四价纳米颗粒流感疫苗NanoFlu关键III期试验获得成功!

2020年03月25日/生物谷BIOON/--Novavax是一家致力于发现、开发和商业化创新疫苗用于预防严重传染病的生物技术公司。近日,该公司宣布,其四价流感纳米颗粒疫苗NanoFlu在关键性III期研究中达到了主要终点和次要终点,数据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Novavax将根据美国FDA的加速批准途径在美国提交NanoFlu的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Na

2020-03-25

揭示纳米颗粒进入肿瘤的新机制!

2020年2月24日讯 /生物谷BIOON /--来自多伦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决定哪些纳米颗粒进入实体肿瘤的是主动过程,而不是被动过程,这一发现颠覆了之前在癌症纳米医学领域的想法,并为更有效的纳米治疗指明了方向,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Nature Materials》上。癌症纳米医学的主流理论是,纳米颗粒主要通过内皮细胞之间的微小缝隙被动地扩散到肿瘤中

2020-02-24

Science子刊:受体靶向纳米颗粒治疗原发性和转移性乳腺癌

2020年2月19日讯 /生物谷BIOON /--由于许多纳米载体和靶向分子会与细胞、细胞外和血管内成分呈非特异性结合,因此开发有效的肿瘤细胞靶向纳米药物制剂具有相当大的挑战性。近日来自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治疗性纳米颗粒治疗平台,该方法可以平衡细胞表面受体特异性结合亲和力,同时保持与血液和肿瘤组织成分(称为"DART"纳米颗粒)的最小相

2020-02-19

Science子刊:双靶向的肿瘤选择性纳米颗粒递送免疫基因治疗癌症

2020年2月19日讯 /生物谷BIOON /--虽然免疫治疗在对抗癌症方面有很大的希望,但由于免疫抑制肿瘤微环境和全身毒性的限制,其疗效有限,因此阻碍了癌症免疫治疗的广泛应用。为了克服这些困难,近日来自台湾国立清华大学等单位的研究人员报道了一种组合免疫治疗方法,通过使用一种高效和肿瘤选择性基因载体,提高了免疫疗法的抗癌效果并避免了全身毒性。在这项研究中,研

2020-02-19

Nat Nanotechnol:纳米颗粒有助于清除血栓

近日,密歇根州立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发明了一种纳米颗粒,这种颗粒可以“从内到外地”吞噬掉导致心脏病的部分斑块。

2020-01-30

Nano Lett:利用可电离的脂质纳米颗粒递送mRNA可降低CAR-T细胞疗法的毒副作用

2020年2月3日讯/生物谷BIOON/---新的癌症免疫疗法涉及提取患者的T细胞并对它们进行基因改造,这样它们就能够识别并攻击肿瘤。这项技术是一项真正的医学突破。自从2017年CAR-T细胞疗法获得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以来,越来越多的白血病患者和淋巴瘤患者经历了完全的病情缓解。这种疗法并非没有挑战。对患者的T细胞进行基因改造既费力又昂贵。当治疗

2020-02-03

Science子刊:利用合成mRNA纳米颗粒恢复p53,可让缺乏p53的癌症对mTOR抑制剂敏感

2019年12月28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利用纳米技术的进步,来自美国布莱根妇女医院、中国浙江大学和杭州师范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恢复p53不仅会延迟缺乏p53的肝癌细胞和肺癌细胞的生长,而且还可能让肿瘤对称为mTOR抑制剂的癌症药物变得更敏感。

2019-12-28

利用纳米颗粒靶向识别肿瘤取得重要进展

 在纳米颗粒上装载识别配体,对肿瘤进行主动识别,从而实现靶向治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研究方向,然而近年来这种方式的有效性越发受到质疑。我国科研人员最新研究表明,利用纳米颗粒靶向识别肿瘤是有效的,但其效果受靶向修饰模式影响明显。开展这一研究的科研人员为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李峰研究员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张先恩研究员联合团队。近日,他们借助蛋白纳米

2019-12-05

Nature Nanotechnology: 纳米颗粒药物递送可缓解疼痛并提供更有效的阿片类药物替代品

 近日,美国纽约大学和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等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在Nature Nanotechnology上发表了题为“A pH-responsive nanoparticle targets the neurokinin 1 receptor in endosomes to prevent chronic pain”的文章,开发出一种药物递送纳米粒子,能够把药物送入神经细胞的特定部位,极

2019-11-20

基CT纳米示踪剂用于肺纤维化治疗过程中移植干细胞的示踪研究获进展

肺纤维化疾病是一种常见的进行性和致命性肺间质疾病,其主要特点是成纤维细胞过度地增殖和细胞外基质的过度沉积,从而导致正常的肺组织结构和功能被破坏。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据文献报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在受损组织部位被激活,通过旁分泌产生抑制纤维化和凋亡现象的基本因子,刺激宿主祖细胞修复肺损伤。但干细胞移植体内后的位置、分布及其存活状态尚不清楚。因此,急需开发一种非侵入性且可视化的影

2019-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