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清华大学施一公教授新年第一篇《PNAS》文章

三年前,清华大学生科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组在PNAS杂志上发表论文,揭示出了Apaf-1凋亡体(apoptosome)激活caspase-9的分子机制,但关于Apaf-1的作用机制依然知之甚少。今年1月,这一研究组再次于PNAS发文,通过分析与caspase-9结合的Apaf-1凋亡体结构,以及在Apaf-1凋亡体存在情况下的caspase-9生化活性,进一步解析了Apaf-1的作用机制。

2017-02-09

Cell Research:清华大学研发新型非病毒CRISPR/Cas9递送系统 能在体内进行靶向基因治疗

图示:纳米脂质颗粒能有效的把Cas9 mRNA和针对乙肝病毒DNA的引导RNA输送到动物的肝细胞内。Cas mRNA随后被翻译成 Cas9蛋白,蛋白与引导RNA结合后特异性的识别乙肝病毒DNA并对其进行剪切,导致病毒DNA突变或者降解,

2017-01-25

清华大学李雪明研究组揭示细菌II型分泌系统外膜复合物的分泌机制

2017年1月9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雪明课题组在《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杂志在线发表题为《细菌II型分泌系统的分泌素结构及其工作机制》(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Secretin Translocation C

2017-01-12

Cell Res:清华大学谢道昕课题组昆虫媒介病毒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最近,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开了特殊病毒蛋白的新功能,这种病毒蛋白或能控制宿主机体的气味来吸引更多的节肢动物媒介载体(比如蚊子)。研究者表示,我们发现,黄瓜花叶病毒能够操控植物宿主来释放气味吸引蚜虫,从而通过蚜虫来传播病毒,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Cell Research上。

2017-01-11

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重点专项2个项目在清华大学启动实施

近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重点专项“植物非编码RNA-蛋白质复合机器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项目和“高分辨率冷冻电镜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及在结构生物学中的应用”项目的实施启动会在清华大学召开

2016-12-08

清华大学谭旭课题组在《自然·遗传学》发文阐明遗传性皮肤病的新发病机制

清华大学药学院和医学院传染病中心研究员谭旭课题组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杨勇、林志淼课题组合作,在国际上首先确定了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一种新型致病基因KLHL24及其全新发病机理。该研究同时发现了KLHL24是调节

2016-11-01

冷冻电镜+清华大学=7篇Cell、Nature、Science | 附施一公院士最新综述

每天关注Cell、Nature、Science(合称CNS)等顶级期刊是小编的日常工作之一。近两年,小编发现,除了“魔剪”CRISPR,冷冻电镜也是这些期刊的“常客”。中国科学家在这一领域取得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而清华大学无疑是这一领域的“领军者”之一。“冷冻电镜+清华大学=CNS”这个公式虽有点夸张,但也不是毫无根据。

2016-09-27

赵玉芬——清华大学——有机磷化学及生物有机化学

有机磷化学及生物有机化学

2016-07-26

王伯雄——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测试技术,MEMS技术,光学测量技术,生物医学技术

精密仪器与测试技术,MEMS技术,光学测量技术,生物医学技术

2016-07-26

冯西桥——清华大学——微/纳米力学,断裂力学与本构理论,生物力学与仿生力学

微/纳米力学,断裂力学与本构理论,生物力学与仿生力学

2016-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