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Sci Rep:揭秘机体中锂浓度与抑郁症/自杀发生之间的神秘关联

2021年5月28日 讯 /生物谷BIOON/ --情绪障碍是产生自杀意念的主要内在风险因素,在质疑情绪稳定剂的任何潜在效力的同时,单价阳离子锂或许仍然占据着精神医学治疗的宝座,此外在临床实践中,锂的抗攻击性和预防自杀的能力如今已经被研究人员充分证实了,但科学家们并不清楚锂在人体中的微量分布以及其相关的代谢作用。抑郁症是全世界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原因非常

2021-05-28

研究人员发现雌马酚抗抑郁活性并揭示作用机制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加,近年来,抑郁症发病率逐年递增。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目前全球抑郁患者已超过3.5亿,抑郁症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的第二大负担疾病。然目前临床上的抗抑郁药物大都存在起效缓慢、副作用大、一旦停止服用易反复等缺点,因此寻求天然安全、具备抗抑郁活性的食品功能因子并对其开发利用对于抑郁症的预防干预显得尤为重

2021-05-20

通过步态识别个体抑郁症的研究取得进展

抑郁症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精神疾病。虽然针对抑郁患者有多种治疗手段(如药物治疗、心理疗法等),但只有不到一半的患者接受了正确治疗。抑郁症诊断困难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具体来说,在抑郁初筛的过程中,初级保健医生常常无法有效识别有抑郁症状的患者。此外,基于量表的抑郁诊断方法可能有误诊风险。因此,研究更有效的识别抑郁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姿态症状已被证明是抑郁症的基本表现。

2021-05-15

NEJM:赛洛西宾vs艾司西酞普兰,中重度抑郁治疗哪种药更有效?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生活节奏和工作压力明显加大,抑郁症已经成为了人类常见的“隐形杀手”。抑郁症患者常表现为情绪消沉,悲观厌世甚至自杀,或有明显焦虑和运动性激越,甚至出现幻觉等精神病性症状,严重扰乱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幸福。据世卫组织统计,我国抑郁症患病率已经达到2.1%,焦虑障碍的患病率为4.98%,是全球抑郁症疾病负担较为严重的国家

2021-04-20

重度抑郁症(MDD)新药!新型口服NMDA受体拮抗剂AXS-05(右美沙芬/安非他酮)获美国FDA优先审查!

AXS-05具有多模式活性,可快速、显著、持久改善抑郁症状&功能损害。

2021-04-27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血清素转运蛋白水平或调控抑郁症状

2021年5月11日 讯 /生物谷BIOON/ —重度抑郁症(MDD)是全世界残疾的主要原因,但该疾病的生物学基础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未知的。目前,科学家认为大脑中低水平的5-羟色胺被认为可能是导致抑郁的原因,许多抗抑郁药通过提高大脑中的5-羟色胺来改善情绪和行为。现代抗抑郁药抑制5-羟色胺转运蛋白,从而增加了5-羟色胺的浓度。然而这些药物的作用可能会延迟数周

2021-05-11

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治疗药物拓咨®(依奇珠单抗)临床III期研究(RHBH)中国人群取得积极主要研究结果

2021年4月23日,礼来中国宣布,评估拓咨®(依奇珠单抗)用于中国成人中重度银屑病患者的III期临床研究(RHBH)顺利完成,主要研究数据于今日在美国AAD大会中成功发表,研究达到了两个共同主要终点和所有关键次要终点。RHBH研究是一项在中国开展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III期临床研究。本项研究的共同主要终点是评估拓咨®(依奇

2021-04-25

Mol Psych:摄入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的影响效应及患抑郁症的风险

2021年4月25日 讯 /生物谷BIOON/ --高水平的Ω-3往往与较长的端粒、较低水平的炎症、交感神经和心血管应激反应迟钝直接相关;那么补充Ω-3是否会改变端粒酶、皮质醇的压力反应以及机体的炎症水平呢?目前研究人员并不清楚;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Molecular Psychiatry上题为“Omega-3 supplementation and s

2021-04-25

研究揭示抑郁症靶点5-羟色胺受体的结构基础

  5-羟色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它在大脑中发挥作用,赋予人们感受快乐和幸福的能力,因此,也被称为“快乐神经递质”。5-羟色胺系统参与人体广泛的生理功能,包括调节大脑的记忆、认知、情感、学习和成瘾性,该系统的失调可能会引起多种精神类疾病(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躁郁症、双相障碍、偏头痛等)。5-羟色胺的生理功能由十几种5-羟色胺受体介导,

2021-04-01

美国贝勒医学院吴琦团队报道肥胖与焦虑症抑郁症共发生的新型神经环路调控机制及靶向联合治疗方案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肥胖症患者经常同时罹患抑郁症和焦虑症等精神疾病。近日,美国贝勒医学院吴琦团队与合作人员在自然·斯普林格出版集团旗下顶级神经科学期刊Molecular Psychiatry上发表论文为这种关联提供新的突破性见解。他们成功发现并阐述了针对摄食行为和精神状态双向调控的新型神经环路机制及靶向联合用药方案。

2021-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