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友制药抗癫痫药Aptiom(醋酸艾司利卡西平)获加拿大批准
2018年6月29日讯 /生物谷BIOON/ --日本住友制药的美国子公司Sunovion制药公司近日宣布,加拿大卫生部(Health Canada)已批准Aptiom(醋酸艾司利卡西平)作为一种单药疗法,用于癫痫成人患者部分性癫痫发作(partial-onset seizures,POS)的治疗。在单药临床研究中,入组的所有患者均为新诊或近期确诊为癫痫的患者。在加拿大,Aptiom现在适用于作为
辉凌制药Nocdurna(醋酸去氨加压素)获美国FDA批准
2018年06月22日/生物谷BIOON/--辉凌制药(Ferring Pharma)近日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批准Nocdurna(醋酸去氨加压素)舌下含片,用于每晚至少醒来2次的成人患者治疗因夜间多尿引起的夜尿症。该药是获美国FDA批准治疗夜尿症的首个舌下片,这种舌下含片的剂型和性别特异性剂量被证明能够有效地减少18岁及以上成人夜尿次数。此次批准是基于在18岁及以上成人夜尿症患
丹麦研究发现饮用水中超限值硝酸盐会增加肠癌风险
丹麦目前饮用水中的硝酸盐限值是基于世卫组织的建议而规定的,而据丹麦奥胡斯大学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应该重新考虑限值。初级和饮用水中的硝酸盐主要来源于农业中的粪肥,几十年来硝酸盐不仅导致环境问题,而且被怀疑具有致癌性。该领域迄今为止最大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即使饮用水中硝酸盐的数量远低于目前的限值,硝酸盐与癌症也存在一定的关联。这一结果发表在科学杂志《国际癌症杂志》上。丹麦研究人员
加工肉制品中的硝酸盐具有促癌效应!
2018年3月17日 讯 /生物谷BIOON/ --最近来自Queen大学的研究者们发现用于加工肉制品的硝酸盐能够产生提高结肠癌患病风险的有害化合物。这项研究是由来自Queen大学的研究者Marie Cantwell博士以及Chris Elliott博士做出的,相关结果发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 Dietetics》杂志上。这项研究表明用于加工肉
Cell Rep:谷氨酸盐或能影响药物滥用
美国国家药物滥用研究所(NIDA)的研究人员发现,去除老鼠体内一种能控制神经递质谷氨酸盐释放的神经受体,会导致可卡因对其的效用减弱,从而提高它戒除可卡因成瘾的几率。相关论文日前刊登于《细胞通讯》期刊。这个名为mGluR2受体能保护神经细胞免受超剂量的谷氨酸盐的致命伤害,同时也与药物滥用行为有关联。研究人员敲除了表达该受体的基因,以研究mGluR2在老鼠可卡因成瘾过程中的作用
科学家发现海藻中的海藻酸盐消炎效果惊人!
【海藻中的海藻酸盐可用于对抗多耐药性疾病】近日,来自英国卡迪夫大学的研究人员找到了改善抗生素的方法,他们发现海藻中的海藻酸盐可以扰乱微生物生物膜的形成。基于这一发现,研究人员开发了新的吸入疗法,用来测试其对于囊性纤维化病人的效果,研究显示,这一方法有助于清除肺部粘液障碍,并可以减缓疾病的发展。如果临床试验证明成功,这种方法就可用于其他更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据报道,仅在英国,每年
长期服用双磷酸盐类防治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弊端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导致骨骼变薄,骨密度降低和骨骼愈来愈脆弱的疾病。这使人骨骼骨折的风险更高。随着年龄的增长,疾病的风险也会增加。事实上,50岁以上的妇女容易因骨质疏松而遭受骨折。到2020年,估计有6100万美国成年人的骨矿物质密度较低。称为“双膦酸盐”的药物有时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这些药物增加骨矿物质密度,这加强了骨骼,并被认为使它们不太可能破裂。研究表明,当骨质疏松的妇女服用这些药物1至4年时,
上海硅酸盐所等发表基于乏氧肿瘤诊疗的综述文章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施剑林、副研究员刘佳男和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步文博,在美国化学会综述性学术期刊《化学评论》(Chemical Reviews)在线发表了综述文章:Chemical Design and Synthesis of Functionalized Probes for Imaging and Treating Tumor Hypoxia(Chem
上海硅酸盐所研制出新型羟基磷灰石超长纳米线基生物纸
羟基磷灰石是脊椎动物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无机成分,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由单一羟基磷灰石组成的材料通常脆性高,柔韧性差,难以加工成各种生物医学应用所需的特定形状。此外,在一些特定的生物医学应用中需要使用柔性生物材料。为此,设计合成具有良好柔韧性和优异力学性能的羟基磷灰石与生物高分子的复合材料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壳聚糖是一种储量丰富的天然高分
《细胞》报道没有磷酸盐也能有生命
生命起源的一个大秘密是,在没有磷酸盐的早期地球上,磷酸盐如何成为遗传和细胞新陈代谢机制的基本建构模块。近日,刊登于《细胞》期刊的研究显示,科学家使用系统生物学方法解开了这个古老谜题,数据证据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