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国彤:干细胞治疗视网膜变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徐教授在报告中提出ESC和iPSC治疗RD的临床应用,以完全分化为成熟的RPE来达到治疗目的,但是这种方法在细胞整合及疗效方面不是很完美。
遗传性耳聋分子诊断
杨涛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聋病分子生物学,在遗传性耳聋基因克隆、基因功能研究及基因型-表型关联研究等领域取得了多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Mol Ther: 常染色体隐性视网膜色素变性获得突破
在病人来源的MFRP缺陷的ips-RPE中通过AAV(Y733F)载体表达人MFRP能够逆转肌动蛋白重组紊乱和恢复顶绒毛状突起物。AAV-处理的MFRP突变的ips-RPE恢复了色素沉着和表皮防御。
【行云学院】徐国彤: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视网膜变性研究进展
本报告结合间充质干细胞的简要介绍,重点报告我们实验室进来研究所取得的进展,特别是MSC和ADSC在RCS大鼠的移植后的存活、迁移、整合、分化情况,以及这些干预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并对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视网膜变性及其他临床应用进行了预测和展望。
FDA批准首个遗传性血管水肿生物抑制剂Ruconest
2014年7月17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了第一个重组 C1-Esterase抑制剂Ruconest,一款用于治疗急性成人和青少年患者遗传性血管性水肿发作的产品。遗传性血管性水肿系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治疗罕见遗传性血管性水肿的新口服药BCX4161获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快速通道药物认定
总部位于北卡州德罕的小型制药公司BioCryst Pharmaceuticals, Inc.于1月26日宣布,公司正在研制中的一种药物BCX4161获得了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的快速通道药物认定。
遗传性老年痴呆症背后的分子机制
一项来自马萨诸塞州综合医院和布莱根妇女医院的最新研究首次发现导致遗传性阿尔茨海默病发生的遗传突变是如何导致该疾病的破坏性影响的。这项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著名国际期刊neuron上,颠覆了之前关于早老素(presenilin)基因突变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破坏性作用的传统观念,并为针对阻断早老素活性而设计的药物无法有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提供了一种合理解释。
全球首个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药物诞生,FDA批准罗氏Lucentis第四个适应症
罗氏Lucentis正与拜耳Eylea展开激烈竞争,Lucentis率先拿下DR适应症,标志着对Eylea的绝佳反击。但Eylea正步步逼近,罗氏必须抓住首发优势,竭尽全力快速抢占市场。
J Nerosci:你是我的眼:视网膜变性疾病如何让人失去光明
2014年10月20日 讯 /生物谷BIOON/ --发表在国际杂志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蒙特利尔临床研究学院的科学家揭开了一项重大的研究突破,研究人员在视网膜中发现了一种关键蛋白,其在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