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鉴定出丘脑发育关键遗传因子Lhx2和Lhx9

丘脑是大脑的中央编译器:有专门的神经细胞(即神经元)接受感觉器官传来的信息,进行加工,并将加工后的信息传送到大脑深处。德国卡尔斯鲁厄技术学院毒理学和遗传研究所研究人员如今鉴定出负责这些神经元发育的两种遗传因子Lhx2 和Lhx9。他们的研究结果有助于加深对丘脑发育的理解,而且长期而言,有助于治愈丘脑中风(thalamic stroke)。 人大脑有1千亿个神经细胞,是人体最为复杂的器官。

2011-12-30

DNA条形码技术有助贝类多样性研究

近日,来自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的研究人员在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上发表了题为“How DNA Barcodes Complement Taxonomy and Explore Species Diversity: The Case Study of a Poorly Understood Marine Fauna”的研究论文。

2012-11-18

PLoS ONE:解析生物多样性格局研究获进展

驱动物种丰富度和组成空间格局形成的机制对于理解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2013-12-04

Mol Cell:解析细菌抵御病毒侵染的功能多样性机制

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等处的研究者通过研究揭示了CRISPR系统在细菌不同中间作用的差异以及分子机制,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Molecular Cell上。

2013-12-10

AEM:氨氧化古菌功能多样性研究取得新进展

氨氧化古菌对土壤环境变异的适应能力较强,其地理分异规律与高等生物并不完全一致。

2014-01-02

Nature: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揭示引发风湿关节炎的遗传突变 为开发靶向药物提供希望

研究人员对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的遗传基础进行了一项全球性的大型研究,通过研究科学家们揭示了该疾病发病的生物学特性,为开发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新型药物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和思路。

2014-01-01

FDA批准首个用于成人遗传眼病的视网膜植入物Argus Ⅱ

2013年2月14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宣布,批准Argus Ⅱ视网膜假体系统作为首个植入式治疗成人晚期视网膜色素变性(RP)的装置。设备由一个小的视频摄像机、发射眼镜、影像处理单元(VPU)和植入型视网膜假体(人工视网膜)组成,取代视网膜退化细胞的功能,并改善患者对图像和运动的感知能力。VPU会将视频摄像机的图像转换成电数据无线传输到人工视网膜上。

2013-02-19

Arth & Rheu:遗传红斑狼疮的治疗关键在于个体化治疗

医学研究人员利用DNA测序确定基因变异是引起年轻病人得红斑狼疮的原因。

2014-08-22

Learn & Mem:利用光遗传学技术来研究机体大脑的神经元及行为复杂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Learning & Memory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冲绳科技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在大鼠体内鉴别出了其负责行为决策的神经元,利用一种特殊的控制神经细胞活性的光学技术,研究人员通过对大鼠大脑的部分区域进行失活作用,揭示了其可以促进大鼠的行为变得更加复杂。

2014-06-03

EJHG:新方法或为治疗遗传视神经病变提供思路

细胞中的基因疗法应用于线粒体。 (Image: Ron Boardman/Getty Images) 在细胞中,线粒体就像小型发电机一样为机体提供能量,但是当线粒体功能发生错误,就会引发一系列疾病。产生疾病的根源就在于线粒体中的DNA的突变,线粒体中的DNA和细胞核中的DNA是不同的。由于线粒体异常所导致的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可以引发成年人丧失视力。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