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DNA纳米颗粒载药系统可靶向输送抗癌药物

2013年8月16日讯 /生物谷BIOON/ --利用纳米载药系统靶向输送抗癌药物一直是癌症研究中的热点,来自美国雪城大学研究人员最近利用DNA纳米颗粒开发了一种温度控制释放的DNA聚合物载药系统。当温度升高时,聚合物将降解,将包在内部的药物释放出来。通过这种精确控制方式,抗癌药物的药效提高了6倍之多。通过这一手段,抗癌药物的药效将可能更充分的发挥出来。

2013-08-20

ACS Nano:科学家使用纳米颗粒对免疫细胞进行重编程来有效杀灭癌细胞

2013年8月16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ACS Nano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乔治亚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开发出了一种新型技术,其可以使用纳米颗粒来对免疫细胞进行重编程,从而使得免疫细胞可以重新识别并攻击癌症。

2013-08-16

中科院液相超声制备纳米天然药材颗粒方法获发明专利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科院西北特色植物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天然药物重点实验室)药物化学成分研究组发明了一种利用液相超声技术制备纳米级天然药材颗粒的方法。7月16日获悉,该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液相超声制备纳米天然药材颗粒方法,专利号ZL200910117753.X)。 该发明以天然药材为原料,通过初粉碎,液相超声粉碎以及真空干燥等技术制得纳米级颗粒。

2012-07-19

Mol Can Thera:联合用药可有效治疗乳腺癌和肾透明细胞癌

近日,来自美国梅奥诊所的研究者通过研究揭示了一种强有力的治疗两种致命性癌症-三阴性乳腺癌和肾透明细胞癌(常见的肾癌)的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刊登在了国际杂志Molecular Cancer Therapeutics上,文章中,研究者报道了两种药物,罗咪酯肽和地西他滨,两种药物可以协作来激活肿瘤抑制基因抑制肿瘤发生。用药后,肿瘤抑制基因会分泌卷曲相关蛋白sFRP1,随后肿瘤细胞便会停止生长,并且死亡。

2012-11-18

:是银离子而不是纳米颗粒杀死细菌

人们对银纳米颗粒杀死细菌的机制存在长期争论。科学家们早就知道当银纳米颗粒被氧化时,从中释放出来的银离子对细菌致命性的。但是科学家们也一直猜测银纳米颗粒本身可能对细菌是有毒性的,特别是就它们当中直径最小的(大约为3纳米)而言。如今,美国莱斯大学研究人员解决了这一争论:纳米颗粒不能杀死细菌。相关研究结果于2012年发表在Nano Letters期刊上。

2012-11-18

:利用磁铁改善载有氧化铁纳米颗粒的干细胞归巢能力

胚胎内皮祖细胞(embryonic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的起源和命运。 涉及移植到心肌梗塞发作后心脏受损区域的最佳干细胞疗法常因细胞不能高效地归巢到受损位点而遭受挫折。

2012-11-18

:复光颗粒联合生长因子改善损伤视神经的生物力学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杂志于2012年12月36期出版的一项关于“Biomechanical analysis of optic nerve injury treated by compound light granules and 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的研究发现,①从生物力学和组织学角度观察中药复光颗粒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视神经损伤兔的治疗效果。

2013-01-08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注销塞曲司特颗粒等596个药品批准文号的通知

2012年12月19日 发布 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根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关于药品再注册的有关规定,经你局核对确认,现注销塞曲司特颗粒(国药准字H20040566)等596个品种的药品批准证明文件及批准文号(详见附件)。请你局告知相关企业。 特此通知。

2013-01-05

日本发现分解透明质酸基因 有助对抗皮肤老化

日本研究人员日前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网络版上报告说,他们发现了透明质酸的新分解机制。这一发现将有助于开发抗皮肤老化的新技术,以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病的方法。 透明质酸是一种胶状的氨基多糖酸,存在于组织间、关节头的滑液中和眼球内的玻璃质中,起到黏合、润滑和保护的作用。

2013-03-21

PLoS One:HBV通过激活ERAD通路来调节病毒及亚病毒颗粒的产生

3月26日,罗马尼亚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的Norica Branza-Nichita在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上发表了一篇关于HBV感染的细胞中病毒及亚病毒颗粒形成的调节机制,该研究首次发现了HBV可以激活ERAD(内质网相关蛋白降解,ER–associated degradation )通路,反过来降低了包膜蛋白的数量。

2012-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