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峨眉锥栗的杂交起源和生殖隔离位点非均匀分布
研究同倍体杂交物种形成的难点在于,检验杂交直接影响生殖隔离的形成。7月6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副研究员孙永帅研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题为Genomic basis of homoploid hybrid speciation within chestnut tre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以中国特有的峨眉锥栗研究系统为
研究揭示羊驼和美洲驼驯化起源机制
有“南美洲脊梁”之称的安第斯山脉是重要的物种驯化摇篮之一,许多驯养动物起源于此,其中包括羊驼(Vicugna pacos)和美洲驼(Lama glama)这两个具有经济价值的骆驼科驯化物种。它们对于安第斯地区的经济和生活十分重要,羊驼毛可作为优质毛织品的原料,美洲驼是当地的主要驮畜之一。然而,羊驼和美洲驼究竟由哪些物种如何驯化而来,国际上存在争议:基于考古或
研究发现鸟类喙型进化新的主效基因
经典的定量遗传学研究发现,大多数表型是一种多基因控制性状(polygenic trait)。在这种模式下,自然选择往往同时作用于多个基因位点,导致少数具有主要效应(major effect)的基因座和许多具有微量效应的基因座协同控制表型的适应性变化,这对理解表型进化的遗传机制带来了挑战。鸟类的喙是一种典型的多基因性状,其形态的多样化是其功能(觅食
海洋细菌酶混杂催化功能的定向进化研究取得进展
酶催化生物体内化学反应是维持生命代谢有序运转的重要驱动力。传统观点认为,酶催化化学反应是非常精确专一的,但近年越来越多研究表明酶具有多种“兼职”功能,这种酶催化功能的非特异现象被称为混杂性(Promiscuity)。酶的催化混杂性可为生物提供“兵器库”,帮助生物适应多变的化学环境。在工业界,开发利用酶的混杂催化功能可帮助人们合成化学分子、修复污染
突触的进化机制和奥秘!
2020年6月29日 讯 /生物谷BIOON/ --在任何神经系统中最容易识别的特征就是突触,尽管突触是如何进化的这个问题对于科学家们而言一直是一个谜,但如今这个问题基本已经被解决了,简言之,神经元细胞之间的突触似乎是从最初的细胞与细胞之间的接触直接进化而来的,即连接早期多细胞生物原始上皮层的粘附连接和其它纽带。话句话说,关于神经系统如何起源的故事可以追溯到
古老孑遗植物群体基因组学和适应性进化研究获新成果
揭示环境多元的异质性与生物遗传变异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理解物种进化历史的关键,为研究全球气候变化下生物的适应性进化和濒危物种的保护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然而,对于非模式物种,环境变化如何促进物种分化以及适应性进化的遗传基础知之甚少。山地由于频繁剧烈的地质运动导致的环境异质性造成地理分布隔离,影响物种分化,而发育为极富特色的物种特有性和多样性中心。原本山
俄罗斯否定叶绿体起源于细菌的假说
据俄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网站报道,该分院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科学中心的科研团队通过比较植物叶绿体与蓝细菌的DNA全基因组发现,叶绿体DNA内部结构与细菌存在实质性差异,这是科学界首次验证两者基因组存在原则性结构差异,就此推翻了植物叶绿体细胞起源于蓝细胞的假说。相关成果发布在“BMC Bioinformatics”科学期刊上。有一种假说认为,由于大约在1
Science:新研究首次确定麻疹病毒的起源,从而为探究COVID-19起源提供信息
2020年6月20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比利时、美国和法国的研究人员解决了麻疹首次出现的时间这个有争议的问题,发现它可能与大城市的崛起有关。他们对来自1912年的一种麻疹病毒毒株的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并反向评估了这种病毒可能在人类群体中出现的时间,并其确定在公元前6世纪左右。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0年6月19日的Scien
Cancer Res:基于达尔文进化论开发癌症疗法!
2020年6月24日讯 /生物谷BIOON /——由南加州大学(USC)研究人员开发的计算模型显示,自适应控制肿瘤细胞群以保持它们处于竞争中可以更有效地治疗癌症。进化论是文明的核心,从我们森林里的树木到我们后院的动物。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逐渐看到适应特定环境的物种得以生存,而其他无法生存的物种往往会衰落。南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说,癌细胞也不例外。包括南加州大学
中华鲎适应性进化机制研究取得重大发现
作为海洋里的远古遗民,鲎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有5亿年,因而被称为海洋里的“活化石”。然而,与鲎同时代的动物要么进化、要么灭绝,惟独它们从问世至今仍保留其原始而古老的相貌。它们是如何适应几亿年来快速变化的地球环境而得以幸存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科学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浙江海洋大学吕振明团队联合西北工业大学王文教授团队获得了首个鲎类群的代表种类——中华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