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飞行鸟类进化的新转折
平胸类鸟——它们中有些是最大型的不会飞的鸟类——生活在世界上所有的地方;如今,一项新的研究提示它们是通过飞行散布到地球的遥远角落,而不是因为地块分裂迫使它们离散。这项研究说,只是在地块分开之后,这一群体中的大多数成员失去了飞行的能力。
PLoS One:揭示细菌“交流”方式或为理解人类语言的进化提供思路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PLoS One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英国杜伦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明,一种生活在水中和土壤中的名为铜绿假单胞菌的细菌,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进行相互交流,这或许和人类及某些灵长类动物之间独特的交流方式非常类似。
PLoS Genet:科学家追踪HIV在人类机体中的适应进化过程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PLoS Genetics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西蒙弗雷泽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追踪了HIV在人类宿主机体中的进化过程,研究者表示,随着时间HIV会慢慢适应于宿主机体,而这种缓慢的改变几乎不会影响科学家们对HIV疫苗的开发设计。
地球十二种“活化石” 数百万年几乎未进化
据美国《连线》杂志报道,纵观当前地球物种生态的进化发展,许多物种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地进化,其身体结构均不同程度地发生着变化,但是仍有一些物种却始终处于进化起跑线起点。 目前,美国《连线》杂志列举了全球十二种“活化石”物种,在数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它们几乎未出现什么身体变化,即使当它们相关的亲缘物种已灭绝或向其他进化分支发展时,它们仍保持着不变,顽强地生存在地球上。
Current Biology:燕子为躲避车辆进化出更短翅膀
美国《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半月刊刊登的一篇研究文章显示,路边筑巢的崖燕的翅膀进化得更短更灵活,这或许可以帮助它们迅速避开迎面而来的车辆。 这篇文章的作者之所以发现这一趋势,是因为他们留意到被车辆杀死的鸟类的数量过去30年来有所下降。他们表示,这两个发现为鸟类与公路有关的适应能力提供了证据。
PNAS:科学家们揭示性染色体早期进化的分子机制
2012年8月12日 讯 /生物谷BIOON/ --8月6日,刊登在国际著名杂志PNAS上的两篇研究报告通过重点研究番木瓜(papaya)来揭示性染色体的进化。研究者表示,番木瓜的性染色体在短期的进化过程中发生了剧烈的改变,人类性染色体进化了超过1亿6千万年,而番木瓜则只进化了700万年。研究者的其中一项研究对比了番木瓜的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另一项研究则对比了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差别。
Science:4000万年,病原体进化竞争从未停止
发表在国际著名杂志Science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犹他大学的研究者通过检测21种灵长类动物的DNA,其中包括从松鼠猴到人类等21种灵长类动物,以此揭示了灵长类抵御感染性细菌的进化历程,该研究同时也阐明了营养性免疫作为宿主防御系统策略的重要性和关键作用。
论学霸与学渣的起源
我家附近有一个幼儿园、两间小学、两所中学、十七家补习班。每到放学时分,各种亲子对话不绝于耳。有家长恨铁不成钢地在马路边就黑着脸咆哮,“要是今儿让你没书读,那是我做家长的错!可都把你送进名校了,各种学前
京医改办主任列举6大成果驳“医改失败论”
12月9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在京发布《医改蓝皮书》。会上,北京市发改委委员、市医改办主任韩晓芳以北京市门头沟区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革为案例,列举我国医改6大成果,反驳“医改失败论”。韩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