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纳米孔中DNA的传输行为和机制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精准医疗单分子诊断技术研究中心在固态纳米孔中DNA的传输行为和机制研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Nano Letters、Carbon、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上。DNA蕴含的信息可用于遗传疾病根源确定和特定药物开发等。因此,获取其信息对
睡眠不足,增加死亡风险,但运动可抵消其危害
睡眠是人体的一种修复过程,可以恢复精神和解除疲劳。人的一生中,大约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良好的睡眠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三项健康标准之一,而睡眠时间过短、过长或睡眠不佳均会影响健康。在中国,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超9成小学生睡眠时长未达标,而且这一数据还在逐年上升中。在当今社会,熬夜已成为许多年轻人的常态
运动不怕晚!即使晚年才开始锻炼,也可以减缓衰老
生命的意义在于运动,运动能让身体的细胞活动起来,可以让人拥有好气色并且更加健康,运动和健康是正相关的关系。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运动具有多种健康益处,有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甚至能改善多种癌症治疗效果。衰老,是一个复杂、多阶段、渐进的过程,发生在生命的整个过程。一个常见的衰老标志是,细胞慢慢失去产生新的健康细胞来修复损伤的
科学家首次在人体研究中证实,运动通过增强突触功能保护大脑
作为世界第一大神经退行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病的阴影笼罩在我国983万老年人头上,让处在任何年龄段的人都禁不住担心:我会不会得老年痴呆呢?我现在做点什么才能预防呢?有科学家说:运动就可以了。临床研究已证实,运动对大脑有保护作用,促进大脑灰质增长,但关于运动护脑的机制,目前还是未知的。有动物研究发现,运动可以促进突触增长,增强突触功能,但动
长时间看电视增加血栓风险,运动也不能抵消
在现代社会,久坐不动已经成了一种社会现象,忙碌的一天工作,电脑前的久坐,累了一天回家,边吃外卖边看电视的久坐等。世界卫生组织早已将久坐列为十大致死致病元凶之一,久坐危害仅次于吸烟。早期研究表明,久坐会增加癌症死亡风险、抑郁症等。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欧洲预防心脏病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Television viewing and venous
Cell子刊:早上运动更有益健康,运动对健康的益处依赖昼夜节律
众所周知,昼夜节律是一种内源性的计时系统(生物钟),大约以24小时为一个周期。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体内几乎每个细胞都有自己的生物钟,控制机体一系列生物过程,包括激素分泌、代谢循环和对病原体的免疫保护,也诱导了我们充满节律的自然行为,如睡眠/觉醒周期、吃饭。除此之外,还有运动益处。运动可以强身健体的事实已人尽皆知,然而运动是如何给身体带来益处的竟然也与一天中
不用运动节食,只需删除肥胖特定基因
最近,《国际肥胖杂志》上发布了一项研究发现:删除雄性小鼠与肥胖相关的基因,可大幅减少脂肪量。该研究成果可能会对肥胖患者的治疗产生重大影响,如果这项技术能应用于人类,那意味着敲除肥胖特定基因,不运动不节食,躺着也能瘦下来。该项研究由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舒立克医学-牙医学学院Silvia Penuela领导的一个解剖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团队进
Science:揭示目标导向行为背后的神经元机制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瑞士弗雷德里希-米歇尔生物医学研究所和巴塞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如今确定了当小鼠为获得奖励而采取某种行为时在小鼠大脑中发生的事件序列,以及当奖励不是预期的奖励时,它如何调整其行为。
Stem Cell Reports:运动促进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卒中在动物实验中取得进展
随着医学进步,脑卒中患者的生存率得到提高,但在存活患者中80%以上遗留神经功能障碍,如常见的运动感觉功能障碍,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手段。以神经干细胞为代表的细胞替代治疗有望为相关疾病的治愈带来希望。然而,移植的神经干细胞能否与宿主神经系统整合,是否具有体内功能仍然备受质疑,阻碍了神经干细胞治疗的临床转化应用。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
Nature:科学家发现一种能预测人类心血管疾病的细胞行为模式
来自西班牙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免疫系统的循环中性粒细胞火灾炎性过程中会获得不同的行为模式,相关研究识别出了与人类心血管疾病相关的有害中性粒细胞行为。同时本文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或能帮助开发新型疗法尽可能减少心肌梗塞所带来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