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epigenetics:新发现有助于阿尔兹海默症的早期诊断

科学家发现,靶向一种被称为Presenilin1(PSEN1)的基因可能有助于开发新的诊断痴呆的方法。

2020-02-28

世卫组织支持中国采纳临床诊断结果确诊新冠肺炎病例

世界卫生组织13日表示,支持中国在湖北省采纳临床诊断结果确诊新冠肺炎病例的做法,认为这有助于病人更快得到临床护理等,由此而来的确诊病例数上升“不代表疫情发展轨迹发生了重大变化”。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13日通报,2月12日0时-24时,湖北省新增新冠肺炎病例14840例(含临床诊断病例13332例)。这一数字引起人们的关注。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负责人迈克尔·瑞

2020-02-15

ACS Nano:新技术助力癌症早期诊断

2020年2月12日讯 /生物谷BIOON /--考纳斯理工大学(KTU)材料科学研究所的一组研究人员与日本的同事一起想出了一个方法,迫使超过3亿金属纳米粒子自组装成稳定结构,使它们与光的作用增强了数个数量级。这项工作可能有助于开发超小型激光,有助于许多疾病的诊断,包括肿瘤疾病。在KTU材料科学研究所,研究人员正在原子和分子水平上研究材料,以找到有效地重组用

2020-02-12

抗体诊断试剂已接近临床试验完成阶段

湖北省一位危重症病人出现符合感染新冠肺炎的症状,但做了4次核酸检测才出现“双阳”结果;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一位武汉来京的发热肺炎患者,同样经过4次核酸检测才最终确诊新冠病毒阳性……近日,全国各地出现多例核酸检测“假阴性”病例,引发广泛关注。核酸检测为何频频出现“假阴性”结果?如何提高检测结果准确性? 2月8日深夜,中国疾控中心主任、中科院院士高福通过《中国科学报

2020-02-09

对话院士王福生:建议把“新冠”诊断权限放给部分有能力的医院

王福生,中国科学院院士,新型冠状病毒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科研攻关专家组专家,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诊疗与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暴发以来,王福生一直战斗在一线。北京地区最早治愈出院的两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就是由他所率领的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团队完成的。近日,新华社记者专访王福生院士。治愈率与病

2020-02-07

Nat Commun:高通量诊断方法可提高癌症诊断效率

近日,贝勒医学院,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开发了单针活检技术进行肿瘤诊断,基于这一技术,研究人员能够对癌症生物学取得更加深入的认识,从而有助于新型疗法的开发。

2020-01-29

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导致色素再生干细胞耗竭

2020年1月27日讯/生物谷BIOON/---据报道,法国大革命期间Marie Antoinette被捕时,她的头发在一夜之间变白。在最近的历史中,John McCain在越战期间作为战俘遭受了重伤,他的头发也掉了色。长期以来,一些奇闻轶事将压力经历与头发变白现象联系起来。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哈佛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首次确切地发现了这个过程

2020-01-27

显著缓解过度嗜睡 Jazz向FDA递交其JZP-258的新药申请

 今日,Jazz Pharmaceuticals公司宣布,已向美国FDA递交其JZP-258的新药申请(NDA),治疗7岁及以上成年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患者的白日过度嗜睡(EDS)。该公司还为JZP-258的新药申请使用了优先审评券。发作性睡病是一种慢性的罕见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因无法正常调节睡眠与苏醒的循环,导致出现嗜睡症状。大多数的

2020-01-23

elife:脑功能生物标志物有助于诊断隐藏性失聪

近日麻省研究人员做出的一项新研究,揭示了两个能够解释人们在嘈杂环境中无法有效交流的生物标志物。这项研究于上周在线发表在科学杂志《eLife》上,可以为隐性听力损失的临床测试提供信息。

2020-01-30

揭示原发性震颤由大脑底部过度活跃的脑电波引起

2020年1月18日讯/生物谷BIOON/---特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也称原发性震颤,是一种导致手、臂和头部非自主性颤抖的运动障碍。它的来源一直是谜团,这阻断了针对4%的年龄在40岁以上的人所患的这种疾病开发有效的疗法。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台湾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耶鲁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指出原发性震颤是由大脑底部过度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