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利用皮肤细胞培育出软骨细胞 软骨组织未出现肿瘤
日本研究人员17日报告说,他们向人类皮肤细胞植入三种基因,不经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细胞)阶段就培育出具有软骨细胞特征的细胞。利用这种基因直接重组的方法人工培育出的软骨细胞或可应用于治疗因疾病和受伤而变性的软骨组织。 iPS细胞是指体细胞经过基因“重新编排”,回归胚胎干细胞的状态,从而具有类似胚胎干细胞的分化能力。这种分化能力使其成为再生医疗领域研究热点。
日本耳软骨震动传声手机问世
据《中日新闻》等日本多家媒体2012年4月24日报道,日本半导体制造商ROHM公司近日开发出靠耳软骨震动传导声音的“耳软骨传导”手机技术,无需扩音器可在噪声中清晰地接听电话,有望被多功能智能手机采用。 “软骨传导”技术可将声音变换成震动并让使手机顶部一角发震,将其震动角贴在耳朵上就能听到讲话的声音,越用力贴住耳部,声音会更大。
只要16 分钟,3D 打印鼻软骨就成功
现在 3D 打印技术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在建筑师手里它能打印房屋,在厨师手里它又能打印爱心早餐。那在医生手里呢?答案是,除了能够帮助病人的骨折痊愈,还能给病人“制造”一个鼻软骨,并且只要 16 分钟。一个瑞士
Stem Cells Transl Med:骨祖细胞已成功进行软骨修复
日前,来自曼彻斯特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利用人类胚胎干细胞成功制造产生了软骨组织,其或许在未来可以帮助治疗骨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疼痛等疾病,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Stem Cells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
:抑制基质细胞胱氨酸转运蛋白切断白血病关键生命线
从病人血液样品中分离出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在正常含氧量条件下在体外单独或者与一层HS5骨髓基质细胞一起培养3周。 科学家说阻断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将胱氨酸变成半胱氨酸可能提供一种对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CLL)的治疗方法,包括耐药性的CLL。
PNAS:利用诱导性多能干细胞人工构建出软骨
2012年10月31日 讯 /生物谷BIOON/ --来自杜克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利用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人工构建出软骨组织,而且还能成功地培养出这种组织,从而可能利用它进行组织修复,以及研究软骨损伤和骨关节炎。这一发现提示着iPSC可能一种重要的能够被用来构建出病人特异性的关节软骨组织的来源。相关研究结果于10月29日在线刊登在PNAS期刊上。
Cancer Cell:胸腺基质淋巴生成素或抵御皮肤癌
2012年10月16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等处的研究者研究发现,一种和哮喘、过敏相关的分子可以使得小鼠对皮肤癌产生抗性,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近日的国际杂志Cancer Cell上。 这种分子称为TSLP(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胸腺基质淋巴生成素),其由损伤的皮肤产生,可以激活免疫系统。
PNAS:新方法促进干细胞形成软骨
2013年6月6日讯 /生物谷BIOON/--软骨损伤很难修复。现今手术方法是从其他区域取一些软骨,修复到受损区域。但是该方法对健康软骨却造成了损伤,而且病人的软骨损伤状况还会随着年龄增加而进一步恶化。 生物工程学家希望能够找到新的方法能够将病人自身干细胞转化为新软骨。宾夕法尼亚州大学科学家的新研究让这个希望成为可能。该研究发表在近期的PNAS上。
体外病毒测试方法:细胞基质检定 Cell Substrate Characterization
全球各国监管当局,如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和欧洲药品评估局EMEA针对生物药及疫苗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和杂质限度发布了严格的限制法规。这些法规确保了产品的无菌和病人的安全。为确立测试方法的准确性,各监管当局要求生产企业在临床试验被批准前及生物药和疫苗终产品释放前,完成验证测试。因此,生产流程的各个环节都必须通过繁复的安全测试以证明产品的一致性、稳定性及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