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PNAS:肾脏中盐分转运的新见解

2012年8月25日 讯 /生物谷BIOON/ --盐(氯化钠)对有机体是非常重要的,肾脏在调节钠平衡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钠平衡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晰。Max Delbrück分子医学中心和基尔大学中心研究人员现在已经破译肾中的一种功能基因,从而进一步了解这个复杂的调控过程。在人机体中,肾脏每天约滤过1700升血液,其中180升被作为原尿收集,最终形成一两升的尿排泄出体外。

2012-11-18

PNAS:利用分子转运体让小分子和蛋白穿过海藻细胞壁

2012年8月24日 讯 /生物谷BIOON/ --海藻是在很多生态环境中发现的一类广泛分化的高度多样性的主要光合生物。它们大约估计有30万种,它们的大小从小到非常大,而它们的复杂性则从单细胞到多细胞。再者,就应用而言,它们的性质是多样性的,在医学、材料、能量、生物修复和合成生物学研究中都发挥着潜在独特性的作用。这就是说,人们很难获得研究和利用海藻生物学的方法。

2012-11-18

PLoS Pathog:疟原虫钙转运蛋白成为抗疟疾潜在新靶点

2013年4月24日讯 /生物谷BIOON/--近日,科学家们发现疟疾寄生虫中的一种蛋白质对生存是必不可少的机制。他们相信识别这种蛋白质,接受了防止疟疾传染给人类的潜在新的治疗靶标。 研究人员发现蚊子中寄生虫有性繁殖阶段,寄生虫缺少负责控制细胞内钙转运的蛋白质。他们发现,钙转运蛋白负责保护这些阶段的寄生虫免受潜在致命浓度钙的影响。

2013-04-25

Nature:转运蛋白能将药物排出细胞

日本一个研究小组日前在《自然》杂志网络版上报告说,他们弄清了细菌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的立体结构,转运蛋白能将药物排出细胞从而让细菌产生抗药性。这一发现有望帮助研发抗菌新药。 东京大学的研究小组以耐受高温环境的嗜热古菌的转运蛋白为模型,使其在脂质中结晶,然后利用X射线详细分析了其立体结构。最终确认了其负责直接排出抗生物质的部分。

2013-04-09

Nat Genet:细胞表面转运蛋白或可转运癌症药物至癌细胞靶点发挥杀灭作用

2012年12月3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Genetics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麻省怀海德研究所的研究者报道了,许多癌症细胞表面高浓度特定分子的存在或许可以开发变为杀灭恶性细胞的毒性分子,用此种方法,使得特定转运子过量表达或许可以将毒性物质转运到癌症细胞中,使得癌细胞被杀灭。

2012-12-04

糖尿病发病可能与铁转运蛋白表达有关

2012年9月21日 电 /生物谷BIOON/ --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试图解释糖尿病发病的原因。近日,哥本哈根和诺和诺德A/S大学研究人员开展的一项研究证实一个特殊铁转运蛋白活性的增加会破坏产生胰岛素的β细胞。此外,该新研究还表明,小鼠缺失这个铁转运蛋白后有助防止糖尿病的发生。这些结果发表在著名期刊Cell Metabolism上。 近30万丹麦人患有糖尿病,80%的患者属于2型糖尿病。

2012-09-24

Nature:解析膜嵌入式H+转运焦磷酸酶的晶体结构

VrH+-PPase质子泵工作模型 H+转运焦磷酸酶(H+-PPases)是活跃的质子转运体,它通过水解焦磷酸(PPi)建立了跨膜的质子梯度。 H+-PPases以同源二聚体的形式首次发现于植物液泡膜,以及几种原生动物和原核生物的细胞膜。 到目前为止,H+-PPases的三维结构以及质子转运的详尽机制还未可知。

2012-11-18

JACS:揭示超分子囊泡实现抗癌药物细胞内转运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伴随着纳米技术的迅速发展,科学家一直致力于开发能够显著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的新型药物纳米载体或药物转运系统。这些药物纳米载体或药物转运系统需具备“智能性”,即不仅需要构筑规整有序的结构骨架实现高效地负载治疗药物,而且可以在人体内病理部位的特定环境刺激下能够靶向性地释放负载的药物,用于特定的治疗,从而有效地减轻药物对正常组织或细胞的伤害。

2013-10-07

Trends Microbiol:能量耦合因子型转运蛋白的结构及其分子机制

Cell出版社综述期刊Trends in Microbiology于10月22日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结构生物学张鹏课题组题为《能量耦合因子型转运蛋白的结构和分子机制》(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energy-coupling factor transporters)的特邀综述。

2013-10-24

Nature:新转运分子为新药设计治疗肿瘤患者带来希望

近日,来自美国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确定了一种小分子物质的结构,这种小分子物质可以协助化疗并且可以协助抗病毒药物进入细胞,研究者的研究将帮助我们创造出更多的副作用少、效用更高的药物。研究者Seok-Yong Lee表示,“知道这种转运分子的结构和性质将成为改变一些传统化学疗法的关键一步,比如说,我们可以让这种分子在体内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