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nt Cell:林金星等在拟南芥中发现脂筏蛋白介导胞吞的新途径
脂筏(lipid rafts,membrane rafts)是质膜上富含固醇类和鞘脂类的微结构域,大小10-200nm,是一种高度动态的结构。目前,植物细胞脂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一些蛋白和脂类成分的分析鉴定上,而缺乏对其功能和分子机制的研究。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林金星研究组及其合作者应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并结合遗传学的方法,对拟南芥脂筏标记蛋白Flot1介导的胞吞过程进行了活体动态分析。
Nature:英国发现恶性疟原虫有效干预途径
抗疟药物通常只对部分种类的疟原虫有效,这是疟疾防治一直以来的难题。英国研究人员日前在破解这一难题方面取得进展,他们发现了一种对所有恶性疟原虫都有效的治疗途径。 英国桑格研究所等机构研究人员在《自然》杂志网站上报告说,他们发现疟原虫在人体血液中入侵红细胞的时候,红细胞上一种名为basigin的蛋白质和疟原虫表面一种名为PfRh5的蛋白质之间的联系是至关重要的,如果用药物阻碍它们之间建立联系...
Nat Commun:铁硫蛋白IspH研究新进展有望开发出新的抗生素
2012年10月10日 讯 /生物谷BIOON/ --铁硫蛋白IspH在几种病原体的萜烯代谢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这种反应机制为人们开发新的抗生素(特别是抵抗疟疾和肺结核病的抗生素)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在研究这种酶中,来自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Technische Universitat Munchen)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之前人们并不知道的反应:IspH接受两类完全不同的分子为它的搭档。
Cell Res:一条调控自噬的新细胞信号途径
来自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揭示了一条调控自噬的新细胞信号途径,这一研究发现为开发出新型癌症治疗指明了新方向。研究论文“XBP-1u suppresses autophagy by promoting the degradation of FoxO1 in cancer cells”发布在《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杂志上。
Nuero:一条可以抑制吗啡所致疼痛的靶途径
一种金标准(gold-standard)药物治疗——吗啡实际上会造成更严重的疼痛,这对于忍受疼痛折磨的个体而言无疑是一个残酷的打击。然而根据发表在1月6日《自然神经科学》(Nature Neuroscience)杂志上的一项研究,那些接受吗啡治疗而使疼痛加剧的成人及儿童有可能离获得解脱又近了一步。
NRR: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影响神经祖细胞分化途径
自发性分化是神经干细胞的特性,而之前的很多关于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的研究都没有考虑到自发性分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因此,自发性分化成为研究神经干细胞生物学特点及临床应用必须面对的问题。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是迄今惟一发现的可以促进成体大鼠海马神经祖细胞向胶质和神经元方向分化的神经营养因子,这与自发性分化的结果相似。
PNAS:解析免疫调控新途径
来自美国拉霍亚过敏和免疫学研究所(La Jolla Institute for Allergy & Immunology, La Jolla, CA),中科院上海生化与细胞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利用一种体内敲除技术,分析了蛋白Neddylation在调控T细胞功能上的作用,为炎症疾病治疗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治疗性靶标。相关成果公布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JBC:一条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新分子信号途径
来自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Activation of Liver X Receptor Induces Macrophage Interleukin-5 Expression”,揭示了一条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新分子信号途径。相关成果发布在近期的《生物化学杂志》(JBC)上。
Cell:驱动癌症的旁路途径
结肠癌是美国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一疾病的风险因子多种多样,包括老年和饮食等因素。科学家们希望找到大多数病例共有的一些至关重要的特征,利用它们来开辟新的治疗。在几乎所有病例中,结肠肿瘤的DNA均发生了与某一关键性的细胞内信号途径相关的突变,从而导致了某些蛋白质累积,驱动细胞失控性生长。
制药企业再掀“日化潮” 从药店渠道转商超
曾经是“国产牙膏第一品牌”的两面针,今年上半年,其牙膏销售数据仅为0.46亿元,市场份额已经不到1%;与此同时,宝洁在中国区的牙膏份额也在缩水,跌破了20%的市场占有率;而云南白药却异军突起,其牙膏产品已成为企业最挣钱的业务,卖药还比不上其卖牙膏挣钱。 11月28日,云南白药(000538)发布公告称,将从云南省国资委手中收购云南省药物研究所100%的股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