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The Plant Cell:拟南芥中发现新的转录遏制子TIE1

近日来自北京大学、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在拟南芥中发现了一种新的转录遏制子TIE1,并证实TIE1通过将TCP转录因子与TOPLESS/TOPLESS-RELATED辅阻遏物连接到一起,调控了叶发育。相关论文发表在植物学权威期刊《植物细胞》(The Plant Cell)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秦跟基(GenjiQin)副教授。

2013-03-08

转录因子Lyl-1在产生早期T细胞系祖细胞中发挥关键性作用

T细胞是在胸腺中产生的一类非常重要的细胞,能够协调机体对癌症或感染产生的免疫反应。在一项最新研究中,来自美国贝勒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转录因子Lyl-1是产生能够变成T细胞的最早的细胞所必需的。相关研究结果于2012年7月8日在线发表在Nature Immunology期刊上。

2012-11-18

The Plant J:余迪求等揭示拟南芥转录复合物参与调控植物盐害反应机制

在自然界中植物的生长发育往往受到各种环境胁迫(Environmental stresses)的影响,如高温、低温及干旱等。其中土壤的盐碱化(Salinity stress)是限制农作物栽培及产量的重要环境因子,但是人们对植物耐盐害的潜在分子机制仍不十分清楚。WRKY家族是一类植物特有的转录调控因子,在模式植物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中拥有74个成员。

2013-03-09

JBC:转录因子CUTL1在胃癌多药耐药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近日来自第四军医大学、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转录因子CUTL1是胃癌耐药性的一个负调控因子。这一研究发现在线发表在12月19日的《生物化学杂志》(JBC)杂志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第四军医大学的刘志国(Zhiguo Liu)副教授,其主要从事病毒感染与肿瘤发生、肿瘤的多药耐药的研究。现为美国癌症研究学会会员,国际细胞死亡协会会员,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编委,肿瘤研究与临床特约审稿人。

2013-01-02

Genome Research:基因组所多功能转录因子CTCF国际合作研究获新进展

近日,由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重大疾病基因组与个体化医疗实验室,“百人计划”方向东研究员项目组助理研究员渠鸿竹博士等合作开展的多功能转录因子CTCF(CCCTC结合因子-binding factor, CTCF)在染色质DNA上的结合与DNA甲基化之间相互关系研究取得新进展,相关学术论文在最新一期的Genome Research杂志发表...

2012-11-19

Gene Dev:解析出小眼球相关转录因子的分子结构

2012年12月02日 讯 /生物谷BIOON/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和冰岛的研究人员解析出一个在黑色素瘤中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的主要调控因子的分子结构。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人们深入认识所谓的小眼球相关转录因子(microphthalmia-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MITF)的作用机制。

2012-12-03

Cell Stem Cell:利用单个转录因子将皮肤细胞直接变成脑细胞

来自美国格拉德斯通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首次利用单个转录因子将皮肤细胞转化为脑细胞,并且它还能够独自发展为一个相互连接的功能性脑细胞网络。科学家们期待这样的细胞转化可能导致人们开发出更好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模型来测试药物。

2012-11-18

Cell Metab:操纵大脑中特定转录因子成功防止小鼠肥胖

2014年7月28日讯 /生物谷BIOON/--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蛋白质控制,当基因开启或关闭时,在大脑特定区域调节新陈代谢中起着的关键作,。 这项研究可能会导致开发出新的疗法来治疗肥胖和糖尿病,因为

2014-07-29

The Plant Cell:余迪求等拟南芥WRKY57转录因子研究获进展

植物叶片衰老受到多种发育因子和环境因子所调控。外源植物激素茉莉酸(JA)处理可以诱导叶片细胞迅速进入衰老程序,而生长素(Auxin)却可以有效地抑制该过程发生。众所周知,植物激素JA和auixn介导的信号途径之间存在着交叉调控通路,并在植物发育和抵抗病原菌侵染等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调控功能。但是JA和auixn在植物叶片衰老过程中的交叉调控机制及其信号通路,目前尚不了解。

2014-04-11

Cell Host & Micro:科学家发现可诱导植物根瘤产生的转录激活蛋白CYCLOPS

近日,来自德国慕尼黑大学(Ludwig Maximilian University Of Munich)的研究人员鉴别出了一种新型的钙质结合蛋白,其可以自发诱导宿主植物产生根瘤,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Cell Host & Microbe上。

2014-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