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扒铁路保龙脉与反转基因保龙种:愚昧岂能延续百年

转基因是科学和技术问题,不是政治问题。 但是,少数华人偏执者通过造谣、传谣,将科学技术问题变成政治问题,影响和蒙蔽了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重新上演了反科学的闹剧。 2012年令人担忧,它可能成为一百多年来科学技术在中国遇到重大危机的一年。大家知道,19世纪火车进入中国的时候,清朝曾有人愚昧到说铁路影响中国的龙脉,鼓动扒铁路、保龙脉。

2013-08-15

PLoS ONE:转基因水稻基因逃逸不可避免但缓慢

基因从转基因(GM)作物向临近的野生植物的漂移尽管是不可避免的,但可能不像担心的那样快,根据在中国水稻田间展开的一项研究称。这项研究发表于PLoS ONE。 转基因作物的基因,比如那些专为抗虫而设计的基因,能通过与农民田地周边的野生植物交叉授粉而传播出去——这曾被认为是影响环境的主要问题,因为人们对这种基因传播带来的生态后果知之甚少。

2012-09-11

Nature:周琪等发现单倍体胚胎干细胞可获得转基因动物

9月30日,Nature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周琪研究组和赵小阳研究组合作完成的一项研究工作,该研究首次实现了利用基因修饰的单倍体胚胎干细胞获得健康成活的转基因哺乳动物。 单倍体细胞及其发育而成的个体是研究隐性遗传基因的理想模型。针对单倍体胚胎干细胞进行基因操作可以将基因修饰直接遗传给后代,从而避免了其他转基因方法种系嵌合等方面的要求,可以极大提高基因修饰的效率极其应用范围。

2012-11-18

PLOS ONE:研究发现有助于植物适应酸性土壤基因

日本一项新研究发现,使绣球花(又名八仙花)开出蓝色花朵的基因,能够保证植物在酸性土壤中顺利生长。这一发现有助于开发让农作物适应酸性土壤的新方法。 绣球花会根据土壤酸碱度的不同而呈现不同颜色,酸性土中生长的呈蓝色,中性和碱性土则呈红色。

2012-09-03

武汉植物园从长春花中分离出抗癌合成基因

中科院武汉植物园从药用植物长春花中,首次分离了两个基因,它们是药用化合物熊果酸、齐墩果酸合成途径中的关键因素。近日,该研究成果在国际著名植物学杂志《植物学》上发表。两个基因分别被命名为CrAS、CrAO。药用化合物白桦酯酸、熊果酸、齐墩果酸,具有抗肿瘤、艾滋病病毒及抵抗多种微生物病菌的功效,尤其是白桦酯酸,被认为是继紫杉醇之后,又一最具潜力的抗癌药。

2012-11-19

BioScience:应当研究转基因藻所带来的潜在风险

2012年8月24日 讯 /生物谷BIOON/ --两位知名的研究人员说,因为海藻是制造生物燃料的潜在来源,所以它们在基因工程议程中排在很高的位置。为此,科学家们应当对转基因海藻的任何环境风险进行独立研究,而且这些风险可能与为制造生物燃料而对海藻的培养相关联。

2012-11-18

科学家将转基因蓝藻成功转变成能源 或替代乙醇

据国外媒体报道,来自瑞典皇家理工学院(KTH Roy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研究人员近来采用蓝绿澡、阳光、二氧化碳以及细菌生产出了丁醇,该物质为碳水化合物,可作为机动车的燃料。 可作能源使用的丁醇具有很大的优势,因为它的原料丰富并且可再生,并且丁醇的产量潜力巨大,比用玉米和蔗糖生产乙醇效率高出20倍左右。

2013-03-15

The Plant Cell:植物防御基因诱导表达研究获进展

来自美国密苏里大学、浙江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拟南芥中证实,MPK3/MPK6通过磷酸化一个ERF转录因子,调控了植物防御基因(Defense Gene)诱导表达和真菌抗性。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3月的植物学权威期刊The Plant Cell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密苏里大学的华人科学家张舒群(Shuqun Zhang)教授,其现为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国家“**计划”专家。

2013-04-09

盘点2009--谁来为转基因水稻和玉米正名

2009年的转基因,最惹眼的不是来自其研究,也不是对去其安全性的持续探讨,而是在更新率极低的中国生物安全网上面的批准的“2009年第二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批准清单”中首次出现了转基因玉米和水稻的身影。 一层石激起千层浪,作为信息发现和传播者的媒体在证书公布了近一个多月后才有反应,这让媒体人脸上无光。同样很多非转基因的学者专家对其也是毫不知情,当然还有那一直紧追转基因安全性不放的绿色和平组织。

2014-04-11

PLoS ONE:研究建立全新植物基因链接与克隆系统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普及与基因组信息爆炸式的增长,解析基因与基因组孕藏的功能信息成为我们了解生命密码的必需步骤。功能基因研究是破解基因组信息这部天书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功能基因的研究离不开载体的构建与转基因方法。

2013-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