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达导演发现深海沟内新物种
短脚双眼钩虾并不大,体长在2-5厘米之间,身体呈灰白色,接近于漂白色,它们具有一种奇特的习性——以椰子壳等木质为食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潜入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水下11公里深处,成为世界第三个抵达这一深度海域的探险者。在这一漆黑的海洋深度很难看到太多的生物,卡梅隆告诉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称,在这里我们仅看到一些小型端足目生物。
巴西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将扩大12%
近些年来,巴西农民越来越多的采用转基因作物种子。据美国农业部(USDA)的农业生物技术年度报告显示,巴西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在2012/13年度将达到3660万公顷,同比增加12.3%。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巴西对新生物技术玉米的批准有所增加,以及农民更加容易获得国家的信贷补贴。 2011/12年度,巴西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一共在3180万公顷。
2000米深海发现8种怪异鲨鱼新物种
保罗-克勒肯与一只拟皱唇鲨合影,这是一种巨大、狡猾的深海鲨鱼。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莫斯兰丁海洋实验室鲨鱼生态学专家保罗-克勒肯今年跟随商业捕鱼船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捕捞和科考活动,他们共打捞起350种深海鲨鱼,其中有8种是从未见过的新鲨鱼物种,他对这些新鲨鱼物种进行了命名。这次发现让科学家对那些曾经认为十分罕见的鲨鱼种类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Molecular Ecology:两栖类研究揭示影响中国南方山区物种遗传结构主因
古地质和古气候变迁是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群体结构的两个重要因素。例如,影响北美洲和欧洲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是第四纪冰期气候波动。然而中国南方孕育着复杂的地形,第四纪时并没有发育大规模的冰川,气候波动对于该地区生物的影响希待探究。另外,青藏高原的多次隆升造成中国西南地区地形和水系的巨大变动。
老挝发现全球首个没有眼睛的奇特蜘蛛物种
奇特无眼蜘蛛的身体长度大约为12毫米,单腿跨距仅为6厘米。 科学家在老挝一个地下洞穴中发现了这种没有眼睛的奇特蜘蛛物种,它们因长期生活在黑暗环境中无需用眼导致视力退化。 这种令科学家感到吃惊的蜘蛛被命名为“Sinopoda scurion”,它们属于高脚蜘蛛(huntsman spider)物种,但并不是最大的一种,它的身体长度大约为12毫米,单腿跨距仅为6厘米。
澳洲发现新物种:粉红蛞蝓和肉食性蜗牛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目前,澳大利亚偏远山脉地区最新发现两支新物种,体型较大的荧光粉红色蛞蝓和一种肉食性蜗牛。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卡普塔尔山脉发现一种奇特的大型粉红蛞蝓,体长可达到20厘米,主要以苔藓为食 左图是Triboniophorus graeffi蛞蝓,右图是肉食性蜗牛 栖息两种新物种的卡普塔尔山脉丛林 粉红色蛞蝓体长可达到20厘米,肉食性蜗牛则以素食蜗牛物种为食...
科学家发现扁形虫新物种:全身长60只眼睛
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的拥有60只眼睛的扁形虫 这一奇特扁形虫不足12mm的身体上分布着60只眼睛,非常神奇。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今天公布了一个扁形虫的全新物种。这只独特的扁形虫拥有60只眼睛,密密麻麻的长在其不足12mm的身体上,它是迄今发现的最奇怪的生物之一。
PLoS ONE:禾本科BEP分支及近缘物种比较研究新进展
BEP分支——即竹亚科 (Bambusoideae)、稻亚科 (Ehrhartoideae) 和早熟禾亚科 (Pooideae),是禾本科 (Poaceae) 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最近十几年以来,研究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BEP分支的系统发育关系仍然存在争议。值得欣喜的是,近两年来,研究人员利用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信息,支持竹亚科和早熟禾亚科具有更近缘的系统关系。
New Phytologist:喜马拉雅红豆杉的物种形成和居群演化机制探讨
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后导致的青藏高原隆升是新生代以来地球上最重大的地质历史事件之一,它深刻地影响了青藏高原及邻近地区的气候和环境,进而对该地区生物类群的起源与演化产生了极大影响。更新世以来冰期和间冰期的反复作用,进一步影响到该地区物种的分化、迁移和扩散。
PNAS:植物交配系统转变影响植物的防御机制
植物的交配方式(自交vs异交)不仅影响植物自身雌、雄配子结合以及形成合子的方式,还决定了植物群体未来世代的基因型频率、植物的有效群体大小、基因流、选择等进化因素,然而对于从更深层面揭示植物不同交配系统产生的进化后果,目前的研究却涉及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