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揭示细菌蛋白SAP05将植物宿主变成“僵尸”
研究人员鉴定出一种由植原体(Phytoplasma)产生的蛋白劫持植物发育。当进入植物体内时,这种蛋白会导致关键的SPL和GATA生长调节剂被分解,从而引发植物异常生长。
Gut Microbes: 熊果酸通过抑制NOX4/NLRP3炎症小体通路和细菌失调逆转肝纤维化
NOX4/NLRP3炎症小体通路的激活与其他器官的纤维化有关。肠道细菌的失衡是肝纤维化通过肝肠轴的重要驱动因素。
ESC 2021:摄入超级加工食物或会增加人群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在近日举办的2021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上,来自哈洛克皮奥大学的科学家们发布了其最新研究成果“Ultra-processed food is associated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即每周摄入超级加工食物或与人群中心脏病风险增加有关。
研究发现深海细菌多糖通过靶向I型胶原蛋白抑制肿瘤转移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发表了题为Marine bacterial exopolysaccharide EPS11 inhibits migration and invasion of liver cancer cells by directly targeting collagen I的研究论文
丝状蓝细菌细胞分裂-细胞分化间的联动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丝状蓝细菌(蓝藻)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多细胞生物之一。较多丝状蓝细菌如鱼腥蓝细菌Anabaena/Nostoc PCC 7120(Anabaena),可在培养基中缺乏化合态氮源的情况下,分化出可利用氮气作为氮源的、执行固氮作用的特殊细胞,称为异形胞。两个异形胞之间一般间隔10个左右的营养细胞。营养细胞执行光合作用并由此利用二氧化碳作为碳源,异形胞执行固氮作用。
Microbiome: 阻断细菌FimH可以预防与克罗恩病相关的粘膜炎症
由Darfeuille-Michaud首次报道的一种具有侵袭性的大肠杆菌(E.coli),被称为黏附性侵袭性大肠杆菌(AIEC),在一半以上的克罗恩病(CD)患者中普遍存在,提示这些细菌可能参与了CD的病理生理过程。
Science:研究人员发明平行和连续荧光原位杂交法 可测量单个细菌基因表达情况
加州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研究,介绍其发明的新型平行和连续荧光原位杂交(par-seqFISH)技术,可用于研究细菌种群内的单个细菌基因表达情况,有望成为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有力工具。研究人员主要通过基因表达了解细菌动向,而测量基因表达的传统方法通常是把复杂立体的整个细菌种群缩小,导致单个细菌“身份信息”丢失。因此,在微生物研究中,往往观察不到微观
研究人员揭示我国东部山地森林土壤细菌群落的构建过程
森林生态系统是结构复杂的陆地生态系统,在维持全球生态平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微生物多样性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微生物群落的构建过程是生物多样性产生和维持的核心内容。因此,解析森林生态系统中土壤微生物群落构建过程对认知高度复杂的森林生态系统及其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褚海燕课题组采集了我国东部山
Cancer Cell:肠道真菌和肠道细菌对放疗的抗肿瘤作用产生不同的影响
研究人员发现不仅肠道细菌对放疗的抗肿瘤能力至关重要,而且肠道真菌是肠道微生物组中不太知名的成员,可能在抗肿瘤免疫反应中发挥额外的关键调节作用。这项研究代表了肠道真菌可能影响抗癌放疗的第一个证明。它是对该领域的重要贡献。
首次发现噬菌体是启动细菌快速进化从而导致超级细菌出现的关键
2021年7月21日讯/生物谷BIOON/---噬菌体是攻击细菌的微小病毒。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有史以来第一次发现噬菌体是启动细菌快速进化从而导致耐药性“超级细菌”出现的关键。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1年7月16日的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论文标题为“Rampant prophage movement am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