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io:关键基因介导“超级细菌”的产生
2019年5月9日 讯 /生物谷BIOON/ --在筛选沙门氏菌的细菌基因组时,康奈尔大学的食品科学家们发现了mcr-9,这是一种新的隐形跳跃基因,具有恶魔般的强大功能,可抵抗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最后抗生素之一。当所有其他抗感染选项用尽时,医生会使用抗生素粘菌素。但是,全球范围内出现了对粘菌素的抵抗,威胁到其疗效。“这种最后的抗生素被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指定为最优先的抗生素,而mcr-9基因会导致细菌抵
Nature:构建出超级稳定的金配位蛋白笼,可用于体内的药物运送
2019年5月13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日本理化研究所和波兰雅盖隆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成功地构建出一种“蛋白笼(protein cage)”---一种纳米大小的结构,可潜在地用于将药物运送到身体的特定部位,并且能够容易地组装和拆卸,此外还能够承受煮沸和其他的极端条件。他们通过探究在自然界中没有发现的几何形状来实现这一点。相关研究结果于2019年5月9日在线发表在N
PLoS Pathog:揭示超级细菌如何躲避免疫系统杀伤
2019年5月8日讯 /生物谷BIOON /——谢菲尔德大学领导的一项新研究已经发现了医院里的超级细菌是如何避开免疫系统而导致感染的,这为新的治疗方法铺平了道路。谢菲尔德大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系领导的这项研究调查了粪肠球菌(E. faecalis)如何引起危及生命的感染。粪肠球菌常见于人类消化道。虽然粪肠球菌对健康携带者无害,但它也是一种机会致病菌,经常导致医院获得性感染,如心脏瓣膜感染、尿路感
PLoS ONE:恶性真菌病原体是如何在体内生存的?
2019年5月7日 讯 /生物谷BIOON/ --Westmead医学研究所的一项新研究揭示了一类真菌对人类感染的严重程度,并突出了可能的治疗目标。新型隐球菌是一种可能危及生命的侵袭性真菌疾病,可以感染免疫系统较弱的人,如癌症患者和器官移植受者。真菌需要磷酸盐来生长并维持宿主的感染,因为磷酸盐对细胞分裂等功能至关重要。研究人员发现,在磷酸盐有限的环境中,新型隐球菌重塑脂质 - 细胞膜中的脂肪酸 -
超级真菌来袭业界如何应对?
最近一种对多种药物耐药真菌在美国及世界各地的蔓延引起业界和公众关注。这个叫做C.auris的真菌最早于2009年在日本发现,自2013年进入美国以来已经有近600例确认感染,主要发生在纽约、芝加哥等大城市及周边的医院。虽然感染者多为免疫能力低下的重症患者,但30-60%的死亡率还是引起CDC的高度关注。这种真菌对氟康唑普遍耐药,对其它真菌药物也有不同程度耐药,所以威胁较大。C.auri
PLoS Pathog:炎性单核细胞在真菌感染中发挥着截然相反的作用
2019年4月28日讯 /生物谷BIOON /——一种叫做炎性单核细胞的免疫细胞使发生感染后首先做出反应的细胞,但根据一项最近发表在《PLOS Pathogens》上的文章,这些细胞实际上促进了新型隐球菌(Crytococcus Neofonmans)感染小鼠的疾病进展,该研究由纪念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的Lena Heung和Tobias Hohl完成。作者认为,这些不同的结果表明炎性单核细胞具有调
Science:揭秘真菌病原体进化成为机体肠道共生体的分子机制
2019年4月8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新加坡A*STAR研究所的科学家们通过将致病性酵母转化成为一种免疫共生体,揭开了机体肠道进化和通用性疫苗背后的奥秘。当试图增加酵母对非原生宿主的致病性时,研究者意外地将真菌转化成了共生的肠道菌群,其能支持宿主的生存而不是对抗宿主。图片来源:CC0 Public Domain研究者Norman
Nat Commun:蚂蚁微生物分离物能够杀伤耐药性真菌
2019年4月7日 讯 /生物谷BIOON/ --最近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来自蚂蚁(或者更确切地说,来自它们所携带的微生物群中)的化学成分有助于解决病原体耐药性的问题。巴西和美国研究人员首次提出这一创新假设。他们的想法是分离与切叶蚂蚁共生的细菌,并寻找具有产生新药物潜力的天然化合物。通过实施这一战略,由圣保罗大学RibeirãoPreto
Nat Chem:超级计算机帮助“组装”大型蛋白质复合体
2019年4月1日 讯 /生物谷BIOON/ --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分子通过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改变其形状来传输氧气。血红蛋白中相同蛋白质的四个拷贝像花瓣一样打开和关闭,在结构上相互耦合以相互作用。使用超级计算机,科学家们能够设计自组装的蛋白质,以组合和类似生命的分子,如血红蛋白。科学家表示,他们的方法可以应用于有用的技术,如药物靶向,人工能量收集,“智能”传感和建筑材料等。一个科学团队通过增加蛋白
研究解析真菌棒曲霉素生物合成的分子途径及调控机制
由真菌产生的聚酮类次生代谢产物——棒曲霉素(Patulin)是造成果实及其加工产品污染的重要真菌毒素,对人和动物都具有毒性,给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因此,解析真菌中棒曲霉素生物合成的分子基础,并阐明其合成途径及调控机制,对创制果实采后棒曲霉素防控技术至关重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田世平研究组长期从事果实采后病理学研究。研究团队前期从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