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Science:控制致病菌的毒力 使其和肠道微生物互相竞争

致病菌吸附到肠道壁上的两种视图 (Credit: U-M - Nunez laboratory) 从发展中国家的小村庄到美国的郊外,每年致死性的大肠杆菌都会使得数百万人患病,甚至使得许多儿童致死。如今来自密歇根大学健康中心的研究者研究指出,在受害者体内痢疾正在肆虐着机体肠道,为此,研究者同时给出了如何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

2012-11-18

Nature:万众一心的“超级蚂蚁”

蚁群有时被当成超级生物,即它们在群落层面上会受到自然选择的影响。在对“红色收获蚁”(Pogonomyrmex barbatus)的集体行为与群落中生殖成功率之间的关系所做的一项长期(27年)研究中,Deborah Gordon发现,它们的确能表现出这种超级生物特性。在干旱时期,“收获蚁”的觅食往往不像它们在食物丰富时那么多;它们似乎是等待时机,直到状况改善。

2013-06-19

Astellas将利用超级计算机开展NTDs药物发现

2012年7月30日讯 /生物谷BIOON/ --安思泰来(Astellas)今天宣布,与东京工业大学签署药物发现联合研究协议,利用东京工业大学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Tsubame 2.0,有效地发现候选药物,用于治疗由原生寄生虫(protozoan parasites)引发的疾病。

2012-07-31

Nature Climate Change :全球变暖会加强病菌传播能力

人们常担心全球变暖会导致一些本来存在于热带的病菌向其他地方扩散,新一期英国《自然—气候变化》(Nature Climate Change)杂志刊登的一份报告证实了这种现象的存在。这项研究显示,弧菌疫情在北欧的暴发与当地海洋的变暖有关。 弧菌是一类可引起肠道感染的细菌,它会引发肠胃炎和霍乱等疾病。这种细菌通常存在于较温暖的水域中,人们如果吃了不干净的水产品就可能会染病。

2012-11-18

我国自主研发的首个治疗超级细菌药物投产

据3月30日央视新闻联播报道,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个用于治疗超级细菌的药物替加环素投产。 该药可用于成人复杂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和成人复杂的腹内感染,包括复杂阑尾炎、烧伤感染、腹内脓肿、深部软组织感染及溃疡感染。 此前据中国军网报道,中国军队医药卫生成果展览会3月28日在京开幕。展会期间,举行了“超级细菌”治疗药物“替加环素”上市发布会,并与多家企业签署了新药转让合同。

2013-04-02

第四期超级杂交稻攻关初战告捷“深08S/R1813”三亚实测亩产944公斤

近日,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和海南水稻所、国家南繁办等单位组成的专家验收组在海南三亚对隆平种业攻关品种“深08S/R1813”现场测产,结果显示实收亩产为944公斤。袁隆平院士表示“这标志我国超级杂交稻大面积亩产1000公斤攻关首战告捷”,同时他对如期完成我国超级杂交稻大面积亩产1000公斤攻关充满信心。

2013-05-28

英国科学家研制超级小麦

英国科学家宣布,他们开发了一种新型小麦,可以使产量提高30%。基于剑桥大学的英国国家农业植物学研究所将一种古老的小麦与现代小麦相结合,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小麦品种。小麦是从大约10000年以前山羊吃的一种野草和其他谷物进化而来。研究人员利用异花授粉和种胚移植技术,将小麦祖先的适应能力移植到了现代英国品种的小麦身上,而且这种技术并不需要转基因。

2013-05-14

江西省重大科技专项“水稻种质资源开发及超级稻创制”海南现场观摩研讨会召开

近日,江西省重大科技专项“水稻种质资源开发及超级稻创制”海南水稻现场观摩研讨会在江西农业大学与江西现代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海南南繁育种基地召开。江西省科技厅厅长王海、江西省农科院颜龙安院士、江西农业大学校党委书记石庆华等出席会议并讲话。江西省水稻种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各成员单位及南繁单位共80余人参加会议。

2013-05-06

:新研究揭示一种病菌产生耐药性原因

法国和日本研究人员不久前发现一个与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耐药性有关的基因,并探明该基因的表达机制。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病菌,能引起皮肤损伤、心内膜炎、急性肺炎、骨髓炎和败血症等多种感染。针对抗生素产生多重耐药性的此类病菌感染,比如对甲氧西林有耐药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已成为全球医疗卫生界面临的难题。研究人员对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获得耐药基因的机制一直不甚了解。

2012-11-05

Biomaterials:开发出有效抵御耐药致病菌的短链合成聚合物分子

2012年11月26日 讯 /生物谷BIOON/ --随着致病菌克服我们当前的众多抗生素疗法,我们对新型的抗菌疗法的需要迫在眉睫,一系列基于合成高分子的抗菌制剂成为了治疗致病菌感染的希望,近日,来自A*STAR研究院的研究人员表示,一种新型的多聚物高分子可以有效抵御致病菌的感染。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Biomaterials上。

2012-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