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SFDA: 超声肿瘤治疗系统等17个产品分类界定

2012年12月1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对超声肿瘤治疗系统等17个产品的管理类别界定,包括作为Ⅲ类医疗器械管理的产品2个,作为Ⅱ类医疗器械管理的产品10个,作为I类医疗器械管理的产品1个,不作为医疗器械管理的产品4个。

2012-12-18

富士胶片让内窥镜如显微镜“看”粘膜细胞结构

-- 富士胶片在华引入共聚焦微探头影像仪 上海2012年12月14日电 /美通社/ -- 近日,富士胶片(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士胶片(中国))宣布,公司已通过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成功将战略伙伴 Mauna Kea Technologies 公司的“Cellvizio 共聚焦微探头影像仪”引入中国,与富士胶片自有品牌内窥镜配合使用...

2012-12-18

JoVE:利用微泡和超声改善血脑屏障通透性

治疗脑部位疾病的最棘手问题之一是血脑屏障,血脑屏障会阻断有害的毒素和有益的药物进入大脑。但是发表在JoVE杂志上的一项新技术表明使用核磁共振成像仪器,利用微泡和超声聚焦能帮助药物进入大脑,这一新技术可能为治疗一些重症疾病如阿尔茨海默氏症和脑肿瘤等新提供新的治疗途径。 目前破坏血脑屏障(BBB)的方法是利用渗透调节剂,如甘露醇吸收构成血脑屏障的细胞中的水份,导致细胞之间的间距变得更大。

2012-11-18

Biol.Lett-UK:菲律宾眼镜猴通过超声波传递信息

菲律宾眼镜猴(Tarsius syrichta),是生活在南亚的一种灵长动物,其身体不比人类的手大。最新研究发现,菲律宾眼镜猴是世界上最小的密码学家。它们使用一种不可破译的密码来传递信息:超声波。一项新的研究表明,这种生活在树上的小家伙发出的吱吱叫声高出了已知任何的猴子或猿类所能发出的声音范围,这很可能是为了避开正在偷听的猎食者。 就像其他的优秀密码一样,超声非常奏效是因为它很少被用到。

2012-11-18

PLoS ONE:超声触发骨细胞迁移

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骨科生物工程研究实验室主任Yi-Xian Qin领导完成的一项研究表明,中等强度的超声能刺激成骨细胞的流动性,并触发其钙的释放,钙释放促骨细胞的增长。该技术可以提供一种方法来开发非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骨折等涉及骨质流失症状的疾病。 像骨骼、肌肉等组织受到机械负荷和应激如运动等刺激后存在强大的动态平衡状态。

2012-11-18

中科院液相超声制备纳米天然药材颗粒方法获发明专利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科院西北特色植物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天然药物重点实验室)药物化学成分研究组发明了一种利用液相超声技术制备纳米级天然药材颗粒的方法。7月16日获悉,该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液相超声制备纳米天然药材颗粒方法,专利号ZL200910117753.X)。 该发明以天然药材为原料,通过初粉碎,液相超声粉碎以及真空干燥等技术制得纳米级颗粒。

2012-07-19

一体医疗自主研发的超声肝硬化诊断仪正式上市

2013年4月17日,深圳市一体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亚洲首台超声肝硬化诊断仪正式上市。 据超声肝硬化检测仪的研发企业--深圳市一体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医学总监张晓峰介绍,传统的肝硬化检测是采用穿刺取样,这种检测技术要求较高,而且检测时会给患者带来创伤,因此医生和患者都希望有一种无创的检测手段。

2013-04-17

PNAS:超声波或可增强放疗效果

近日,加拿大研究人员在美国新一期《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报告说,动物实验显示,一种超声波疗法能让肿瘤对放射性治疗更加敏感。 放疗主要通过破坏DNA及肿瘤血管来摧毁肿瘤。微泡在超声激发的情况下,可以破坏病理结构薄弱的肿瘤新生血管。 研究人员通过静脉向实验鼠乳腺肿瘤部位注射了微泡,然后让该区域接触能使微泡破裂的超声波频率,部分肿瘤随后又接受了放疗。

2012-11-18

PNAS:基于超声波的治疗可能增强肿瘤放疗的效果

一项刊登在PNAS上的研究发现,一种基于超声波的疗法能让小鼠的肿瘤对放射性治疗敏感。辐射主要通过破坏DNA以及——根据近来的证据——通过破坏肿瘤的血管从而摧毁肿瘤。Gregory Czarnota及其同事研究了一种已知能扰动血管的疗法——超声波调控的微泡激发。 这种微泡是微米直径的化学惰性气体球——是否能够增强辐射的肿瘤破坏效应。

2012-11-18

Control Release:载紫杉醇的纳米脂质体-微泡复合物作为超声促发的药物载体

最新发布的2013年1月国际学术期刊《控释杂志》(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研究所生物医学超声研究组的最新成果:载紫杉醇的纳米脂质体-微泡复合物作为超声促发的药物载体及其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2013-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