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中德科学家揭示甘薯起源历史

 今天,上海辰山植物园(中科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和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联合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分子遗传研究所和分子植物生理研究所的科研团队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 Plants》上共同发表了揭示甘薯起源的重要论文。这是科学界在多倍体基因组学领域取得的一项重大突破,也是上海辰山植物园开园7年以来在科研领域获得的带有里程碑意义的突破,开创了多倍体复杂基因组分析的先河。我国

2017-08-21

Nat Chem:生命起源之谜有新解

  地球上生命的出现本身就是个悖论:所有生物需要能量,但是对于利用能量,活生物体依赖酶。而酶在进化了数十亿年时间以实现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以及DNA修复等。因此,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是酶,还是微生物呢?近日,一项新研究表明,40多亿年前,漂浮在地球原始海洋上的许多重要的酶,其中心存在铁硫簇,它们仅是由原始生物分子、铁盐以及紫外线产生的。而人们之前并不知晓紫外线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2017-07-21

揭示肾上腺素能嗜铬细胞的一种新的细胞起源

图片来自Science, doi:10.1126/science.aal37532017年7月12日/生物谷BIOON/---肾上腺影响着许多过程,如应激反应和代谢。循环肾上腺素能够在体内产生深刻的影响,它的水平依赖于日常生活期间维持器官和身体平衡的需求发生变化。在比较极端的战斗或逃跑反应中,肾上腺素飙升,对器官和组织施加影响,包括增加的心率和血糖水平、将氧气和葡萄糖重新引导到四肢肌肉中。位于肾上

2017-07-12

JAMA Pediatrics:母乳喂养与婴儿肠道微生物的起源

2017年5月10日 生物谷BIOON/---保护孩子以及教育他们养成健康的习惯以顺利成长是母亲的天然使命,而如今的一项新研究则表明母亲体内的有益细菌能够具有相同的作用。(图片摘自www.pixabay.com)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孩子肠道内30%的益生菌是来自于母乳喂养,而另外有10%则是来自于母亲乳房表面的细菌。此外,接受母乳喂养的孩子在开始摄入固体食物之后还能够保持这一效应,即体内益生菌的数量

2017-05-10

Journal of Cell Biology:上海生科院在视网膜干细胞胚胎起源研究中取得进展

  5月2日,《细胞生物学杂志》(Journal of Cell Biology)在线发表了题为《视网膜成体干细胞胚胎起源双潜能细胞》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何杰研究组完成。该研究采用基于彩虹鱼克隆分析,在单细胞水平上揭示了视网膜干细胞在视网膜睫状边缘区的准确定位;同时在边缘区中发现一类目前尚未报道的静息态细胞

2017-05-09

病毒的起源之谜

这特么到底是啥?研究不同生物之间关联的科学家每天都在问这个问题。其答案并不简单,但很重要。生物联系不仅用来制作生命的目录,还有助于理解生命演化为不同形式的进化历程。病毒是一个极佳的例子。病毒没有细胞结

2017-04-19

Cell Res:乳腺癌调节性T细胞的起源新说

调节性T细胞(Treg)是一类表达FoxP3以及CD25的T细胞亚群,这类细胞对于免疫调节以及耐受反应具有重要的作用,另外,这类细胞在癌症组织中含量较高。Treg细胞能够通过分泌多种可溶性的细胞因子,例如TGF-b,以及表达

2017-04-10

Cell:地球生命起源新假说?

进化仿佛是许多"鸡与蛋"的问题的合集,不过,其中最有意思的一个问题是"在核酸出现之前,地球上是否有生命的存在?"

2017-03-07

微生物矿化和感磁运动起源于太古代

近日,中科院地质地球所研究人员与国内外科学家合作,利用谱系年代学分析方法,揭示趋磁细菌起源于距今30亿年前的中太古代,早于地球大氧化事件,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既能感应磁场又能进行矿化的生物类群。相关成果于

2017-03-03

翼手龙类起源研究取得新进展

2017年2月16日,《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汪筱林研究团队蒋顺兴和程心等与临沂大学地质与古生物研究所王孝理和张军强等关于翼手龙亚目起源研究的最新成果。这一

2017-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