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林等发现三个杂合新突变

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Bio-X研究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了黑色素细胞中的三个杂合突变,并指出了能调节这种细胞迁移的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与钙调蛋白信号之间的一种新交流方式。相关研究成果公布在Cell Signal.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上海交通大学Bio-X研究院的贺林院士,以及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的Qinghe Xing。

2013-01-30

PNAS:永等人类大脑功能互作组的生理基础机制研究新进展

来自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重点实验室,美国NIH药物滥用研究所的两个研究组合作,完成了题为“Coupling of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and 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 reveals a physiological basis for network hubs of the human brain”的文章...

2013-01-25

Hepatology:替诺韦酯或可成为青少年HBV患者的有效疗法

2012年12月6日 讯 /生物谷BIOON/ --一项临床试验近日研究发现,成年人的抗病毒药物替诺福韦酯(tenofovir DF),对于治疗携带乙型肝炎病毒(HBV)的青少年携带者是安全且有效的,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Hepatology上。 慢性乙肝在全球影响着大约3亿5千万人的健康及生活,每年有600,000人死于慢性乙肝。

2012-12-07

ISME J:纪正等发现氨氧化古菌在酸性土壤硝化作用中起主导作用

酸性土壤(pH<5.5)在我国分布面积广泛,是我国热带亚热带粮食和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一直以来,氨氧化细菌(AOB)被认为是土壤硝化作用的主要驱动者,但在多数酸性土壤中检测不到AOB,或发现AOB的存在与硝化作用无关,酸性土壤硝化作用的机理一直不够清楚。

2012-11-18

Haematologica:王俤等巨噬细胞铁代谢稳态与炎症反应研究获进展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Haematologica在线发表了营养所王福俤研究组的研究论文“Metalloreductase Steap3 coordinates the regulation of iron homeostasis and inflammatory responses”。

2012-11-18

PLoS ONE:王俤等人类代谢相关疾病离子组学研究获进展

近日,PLoS ONE在线发表了营养所王福俤研究组、林旭研究组及中科院系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李亦学研究组在代谢相关疾病离子组学方面的合作研究成果。 生物体内的离子(包括金属、类金属和非金属)含量及分布具有重要的生理学意义并逐渐成为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离子组学是利用现代高通量元素分析手段如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

2012-11-18

UCSF、斯坦与约翰霍普金斯与FDA合作加速药物研发进程

FDA最近宣布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展开合作,联合组建一个新的机构以加速药物研发和审批过程。

2014-05-09

WHO 首部全球肝病指南推荐瑞股份 FibroScan

2014年4月9日,世界卫生组织 (WHO) 发布了其首份全球肝病诊疗指南。在该部长达102页的全球指南中前后十数次着重推荐 FibroScan。

2014-05-12

林:个体化用药的必然性

编者按:为什么说个体化用药是历史的必然?个体化用药的发展又会给患者、医生及社会带来怎样的效益?2012个体化用药前沿研讨会于11月15日在上海举行,会议间歇,生物谷通讯员就个体化用药的相关问题采访了贺林院士。

2012-11-26

PNAS:高等成对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唾液酸识别机制研究获进展

成对免疫球蛋白样受体α和β(paired immunoglobulin-like type 2 receptor α/β, PILRα/PILRβ)是参与先天免疫调控的重要表面分子,在不同的物种中高度保守。两种分子均在胞外“暴露”相似的单个免疫球蛋白样结

2014-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