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线粒体自噬对帕金森氏症的影响
影响在受损线粒体的清除(线粒体自噬)中所涉及的两种酶(泛素连接酶parkin和蛋白激酶PINK1)的“功能丧失突变”与家族性帕金森氏症有关。这项研究表明,USP30 (一种局限于线粒体的去泛素酶)通过去除由parkin放置的泛素标签来对抗线粒体自噬。
礼来CEO贺安德:精研医药之术 深耕中国投资
最近几个月礼来制药在中国频频有大动作。3月初,礼来制药的品牌仿制药合作伙伴南通联亚药业又斥资6,000万美元,以扩大在南通的药品生产、制备产能;3月25日礼来制药投资20亿元人民币的三期工厂在苏州破土动工,将成为礼来全球胰岛素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
Eur Heart J:阿勒霍夫等发现银屑病与中风有关
丹麦一项研究显示,银屑病与中风和心房颤动有关,年纪越轻、银屑病症状越严重的患者,患中风和心房颤动几率越大。 显关联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根措夫特医院心脏病专家奥勒·阿勒霍夫与同事分析丹麦约450万青少年与成年人1997年至2006年间的数据。这些人中,约3.7万人有中度银屑病,2793人症状严重。
Cell:模式生物研究揭示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症的潜在靶标
近日,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Biology of Ageing科学家发现一种天然分子,具有增强机体防御机制抵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能力。给秀丽隐杆线虫喂养这个特殊的代谢物,有助于清除毒蛋白聚集,延长寿命。
Nature:阿尔茨海默氏症的新遗传风险变异体
RR淀粉质前体蛋白、presenilin 1和 presenilin 2中引起阿尔茨海默氏症的突变的识别,使我们对这种疾病的病理生物学有了更好的认识。预计还会发现进一步的突变,但识别这种变异体一直具有挑战性。
Stem Cell Rep:科学家使用人类干细胞来预测阿尔兹海默氏症实验性药物的疗效
在动物模型体内建立的有效试验方法并不能简单地应用于人类的大脑临床试验中,而且药物检测必须以人类的神经细胞为基础来进行。
Alzhei & Demen:科学家追踪引发早期阿尔兹海默氏症基因突变的起源
16世纪初,研究者就发现基因E280A的突变和哥伦比亚人发生早期阿尔兹海默氏症以及较高的发生率直接相关,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Alzheimer's & Dementia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研究者就对该课题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
Nat Commun:开发出可有效抵御阿尔兹海默氏症的新型基因疗法
来自圣犹大儿童研究医院的研究者通过研究鉴别出了一种酶类,该酶可以阻断或者逆转阿尔兹海默氏症小鼠大脑中毒性蛋白片段的形成。
JBC:缺锌可能会导致阿尔茨海默氏症
2013年10月3日讯 /生物谷BIOON/--近日,Wisconsin-Madison大学科学家们发现锌的短缺可能会导致疾病如阿尔茨海默氏症和帕金森氏症。 对于蛋白质,形状就是一切。当由于高温或化学性损伤时,蛋白质会失去它们的形状,他们会停止工作,聚集在一起引发帕金森氏症和阿尔茨海默氏症。 近日,华盛顿大学研究人员发现锌的短缺会降低蛋白质的稳定性,并导致结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