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munity:质谱流式揭示粒细胞发育及功能
在人的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约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是人体天然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中性粒细胞在快速的更新之中,数据表明它们在外周血中的半衰期只19小时(Lahoz-Beneytez et al., 2016; Tak et al., 2013),因此中性粒细胞必需持续的得到补充,如果这种产生机制出现问题,将会危及生命。(Summers et al., 20
多维液相色谱-质谱技术用于代谢组深度覆盖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高分辨分离分析及代谢组学研究组(1808组)在利用多维液相色谱-质谱技术用于代谢组深度覆盖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结果被Analytical Chemistry杂志收录。酰基辅酶A是一类重要的代谢物,在许多生物过程中发挥作用。由于其性质差异较大,很难用一种方法同时分析它们。为此,该课题组建立了一种同时覆盖短链、中链和长链酰基辅酶A的在线二维液相色谱-
聚焦全球精准医学 引领临床质谱行业发展 —品生医学–沃特世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备忘录签约仪式暨首届临床质谱技术论坛在沪顺利举行
中国上海 – 2017年12月13日,品生医学-沃特世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备忘录签约仪式暨首届临床质谱技术论坛于2017年12月13日在品生医学上海运营中心成功举行。作为本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品生医学与沃特世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备忘录,旨在共同推进质谱技术在临床医学领域的应用与发展,顺应全球精准医学发展趋势。会上双方就共同开展临床质谱技术开发和产品市场推广进行了深入探讨,品生医学董事长兼总裁成
中美临床质谱技术发展现状比较
推荐会议:2018(第六届)先进体外诊断行业峰会 近年来,随着质谱技术的快速发展,离子源技术及质量分析器技术的变革,质谱仪器设计的快速改进,使得质谱仪成为化学分析领域尤其是 生命科学领域非常有效的一种分析工具。得益于质谱技术的发展,过去几十年来,许多临床检测实验室已经陆续引进 质谱技术,因为与传统的检测方法相比,质谱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高准确度的特点。质谱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
Hyperion™组织质谱成像技术<第二季> —— 已有用户经验分享
在上一季关于Hyperion™组织质谱成像技术的介绍中,我们为您阐述了这一创新技术的原理和特点等内容,特别是该技术在组织样本研究中的优势特点,可以大幅提升疾病种类鉴定、机理分析、病程跟踪、个体化差异检测等领域的研究水平。通过组织质谱成像技术可以帮助科研人员利用多种组织切片样本在亚细胞水平进行高通量多参数的检测分析,从而快速获取大量细胞形态、功能以及在组织结构中的相互作用等信息,进一步为
利用CyTOF质谱流式精确鉴定不同免疫疾病亚型间的差异
结节病是一种不明病因的肉芽肿性疾病,其显著特征之一是在肺部出现大量活化的CD4+T细胞的积累。前期研究发现两种疾病亚型——洛夫格伦氏综合征(LS)和“Non-LS”在临床表现、遗传背景、HLA相关性和预后等方面都存有差异,但潜在的炎症机制很大程度上还不清楚。在9月的《Frontiers in Immunology》杂志上,来自瑞典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学院和卡罗林斯卡大学医院的研究人员通过质谱流式技
Hyperion™组织质谱成像技术<第一季> —— 颠覆组织样本研究思路
在日常科研和临床研究中,经常困扰工作人员的一个难题就是:手里拥有大量的组织样本资源,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方法充分发挥这些样本的价值,特别是一些珍贵的稀有样本,一旦损失了就无法补救! 现有组织样本分析方法的瓶颈如何充分利用、全面分析组织样本是研究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传统方法中常见的分析手段如:(荧光)免疫组化技术、流式细胞技术、高内涵组织分析技术等虽然也在不断优化,但
Cell:中美科学家开发出CAPTURE技术原位分析染色质相互作用
图片来自UT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2017年8月26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和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的系统来鉴定和描述控制人基因组中的调节性DNA序列活性的分子组分。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7年8月24日的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In Situ Capture of C
中科大科学家发展单神经细胞 质谱技术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PNAS上一发表了来自中科大科学家的一项研究,该研究对小鼠海马、前额叶、杏仁核、纹状体等脑区单个神经元内的数千种化学小分子进行了快速质谱检测,并且可以做到同步采集电生理信号,在单细胞层次上成功地完成了对神经元功能、代谢物组成及其代谢通路的研究
胡康洪教授:基于人工脉管的三维灌流式细胞培养技术
3月4日,由生物谷主办的“2017疾病特异性模型研究及应用研讨会”进入第二天。为了让参会者对微流控和灌注培养技术有更深刻的了解,主办方邀请到武汉工业大学胡康洪教授,他从三维灌流式细胞培养的维度解析了特异性疾病模型的发展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