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物理所梁伟课题组研发的1类化学创新药获国家临床试验许可
近日,生物物理所梁伟课题组研发的YPS345片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发的1类化学创新药临床试验许可,可开展用于治疗胸部肿瘤放疗引起的肺炎及肺纤维化的临床试验。放射性肺损伤是由于对胸部恶性肿瘤,如肺癌、乳腺癌、食管癌、纵隔恶性肿瘤等进行放疗引起的主要并发症,一般表现为早期放射性肺炎和后期放射性肺纤维化两个阶段,该损伤会降低局部肿瘤控制率,严重者可造成呼吸衰竭,或促进肿瘤的复发、浸润和转移,威胁着胸
清华李梢课题组封面报道炎癌转化网络协同效应,阐释中药协同干预机制
我国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总体呈逐年升高趋势,结直肠癌、胃癌、肝癌均是我国五大常见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肿瘤前列。从生物分子网络角度来认识炎癌转化和肿瘤发生的内在机理,有助于克服以往单靶标研究模式的局限,从一个系统的角度进行肿瘤的精准预防,促进肿瘤“治未病”。然而,达到这一目标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构建炎癌转化的生物分子网络,进而以网络为靶标实施有效干预、导向药物发现?这一问题也是复杂疾病防治的共性
Nature:清华大学江鹏课题组揭示癌细胞通过p53调节氨代谢机制
2019年3月11日讯/生物谷BIOON/---癌细胞表现出改变的和通常增加的代谢过程来满足它们的较高的生物能量需求。在这些条件下,氨是伴随着代谢加工的增加而产生的。然而,人们尚不清楚肿瘤细胞如何处理过量的氨以及氨的累积可能导致的结果。在一项新的研究中,中国清华大学生命学院的江鹏(Peng Jiang)课题组报道了作为人类肿瘤中最常发生突变的肿瘤抑制基因,p53通过抑制尿素循环来调节氨代谢。通过对
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20年度课题申报指南
“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专项)针对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10类(种)重大疾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糖尿病、精神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耐药性病原菌感染、肺结核、病毒感染性疾病以及其他常见病和多发病),重视儿童和罕见病用药,围绕新药研发和产业化过程中的重大科技问题,突破一批制约新药创制的核心关键技术,产出一批具有重大临床价值的创新成果和临床亟需的化学药、
Science:我国李亦学课题组和杨辉课题组揭示胞嘧啶碱基编辑器诱导大量的单位点脱靶突变
2019年3月2日讯/生物谷BIOON/---基因组编辑在治疗由致命性突变引起的遗传疾病上有很大的潜力。对基因组编辑的脱靶效应进行全面分析是验证这种编辑实用性所必需的。科学家们已开发出多种方法来检测全基因组范围内的基因编辑脱靶位点。然而,这些方法并不适用于检测体内的单核苷酸变异(SNV)。在一项新的研究中,中国科学院的李亦学(Yixue Li)课题组、杨辉(Hui Yang)课题组和美国斯坦福大学
Cell:中国科大薛天课题组利用纳米技术让哺乳动物能够看到红外线
2019年3月3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的薛天(Tian Xue)课题组和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的Gang Han研究团队报道,通过纳米技术增强视力的小鼠能够看见红外光和可见光。在小鼠的眼睛中单次注射纳米颗粒可让它们的红外视觉保持长达10周,副作用最小,即使在白天也可以看到红外光,并具有足够的特异性来区分不同的形状。这些发现可能会导致人类红外
Science:中科院高彩霞课题组发现胞嘧啶碱基编辑器引发意想不到的全基因组脱靶突变
2019年3月2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中国科学院的高彩霞(Caixia Gao)课题组通过对作为一种重要的作物物种的水稻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对胞嘧啶碱基编辑器(BE3和HF1-BE3)和腺嘌呤碱基编辑器(ABE)产生的脱靶突变进行全面调查。他们发现胞嘧啶碱基编辑器(BE3和HF1-BE3)诱导全基因组脱靶突变。相关研究结果于2019年2月28日在线发表在Science期刊上,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关于组织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2020年度课题申报的通知
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专项)针对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10类(种)重大疾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糖尿病、精神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耐药性病原菌感染、肺结核、病毒感染性疾病以及其他常见病和多发病),重视儿童和罕见病用药,围绕新药研发和产业化过程中的重大科技问题,突破一批制约新药创制的核心关键技术,产出一批具有重大临床价值的创新成果和临床亟需的化学药、中药和生物药,基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关于组织“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2020年度课题申报的通知
“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专项)以全面提高我国重大传染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控制水平,完善国家传染病综合防控、应急处置和科学研究三大技术支撑体系为目标,着眼于构建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体系,自主研发传染病诊断、预防和防护产品,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重大传染病临床治疗方案和防控策略,建立与发达国家水平相当的防治技术平台,为降低发病率、病死率提供科技支撑,为
Cell:中科院高光侠课题组揭示新型抗病毒因子抑制HIV-1程序性-1核糖体移码机制
2019年2月4日/生物谷BIOON/---病毒的基因组大小通常相对较小。为了增加基因组的信息内容,许多病毒采用一种称为程序性核糖体移码(programmed ribosomal frameshifting)的翻译记录机制。翻译中的核糖体在-1PRF信号处停下来。虽然大多数核糖体沿着初始的阅读框移动,但是一小部分核糖体在向后移动一个核苷酸后沿着一个新的阅读框移动,从而产生两个羧基末端存在差异的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