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视网膜退化后用视觉假体来恢复视力
本期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移植了视网膜假体的大鼠对光有视觉反应。当该假体被光刺激时,大鼠会在脑部负责视觉处理的区域诱发反应。 近年来,对有可能恢复盲人视力的光电池视觉假体的研究工作加快了步伐;与此同时,虽然它们已被发现能够刺激视网膜组织,但它们是否能恢复视力却没有被评估过。
PNAS:科学家给人脑语言中枢重新定位
1月30日,美国研究人员宣布,人脑语言处理中枢并不位于大脑皮层后部,科学界关于这一问题的认识长期以来是“错误”的。 论文作者、美国乔治敦大学医学中心教授约瑟夫·劳施埃克当天在一份新闻公报中说,100多年的旧理论被推翻,“教科书将需要改写”。 19世纪末,研究脑损伤和中风的德国医生韦尼克提出,人脑语言处理中枢在大脑皮层后部,位于感知声音的听觉皮层之后。
JAMA:孕期服用叶酸可降低婴儿语言发育迟缓风险
奥斯陆挪威公共卫生研究所的Christine Roth, M.Sc., Clin.Psy.D.及其同事开展了一项研究,旨在调查母亲服用叶酸补充剂是否会与她们的孩子在3岁时出现严重语言发育迟缓的风险降低有关。研究人员写道:“与美国不同,挪威没有在食品中加入强化的叶酸,这使得那些服用或不服用叶酸补充剂的妇女的相对体内叶酸浓度上的差异变大。
Nature:注射感光细胞有助视力恢复
4月18日,英国伦敦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在Nature杂志网站上报告说,通过向一些视力受损的实验鼠注射感光细胞,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它们恢复视力,将来有望在此基础上开发出治疗人类失明的方法。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等机构研究人员报告,在本次实验中注射的是视杆细胞的前体细胞。
求职简历应善用数字语言
在众多的简历中,任何人都想成功地描述过去的工作成果,这里有个含水量与含金量的区别,不少人写简历喜欢采用一些华丽词藻进行描述,给人的印象是华而不实,令人生疑;相反,采用具体实在的精道陈述,就会让人感到信服。求职者要学会使用数字语言,以提高简历的含金量。简历要有实质内容一位外企人事经理表示:“我每天用半小时浏览50份或更多的简历,如果前10秒钟未能发现任何成果表述,那么这份简历就成为历史了。
解密活体生物功能的“语言”--专访旭月公司骨干
【生物谷|BIOONNEWS 编者按】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推动下,基因层面的研究正如火如荼,而目光深邃的学者们已注视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大门隆隆打开,生命功能层面的研究将成为新世纪的宠儿。如果有一项技术能够搭建起从基因结构到功能的桥梁,那必将使生命科学大放异彩。非损伤微测技术就是这样的一座桥梁。
Neurology:新技术可帮助失读症患者恢复阅读的能力
刊登在国际杂志Neurology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罗耀拉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技术,其可以帮助失读症患者重新恢复阅读的能力。
Cell Reports:恢复p53基因诱导Par-4旁分泌杀死癌细胞
Bri J Ani Behav:动物间也存在语言交流
声音的可塑性是每一个个体天生都有的能力,我们可以通过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来修饰改变我们的声音特质,人类得益于极好的声音可塑性,这让我们可以发出一系列声音以及音色,但是在其他哺乳动物中,比如蝙蝠和鲸来说,它们的发声已经在遗传上被决定了,而且在灵活性和学习能力上很有限制。
Cortex:“真视眼镜”装置或可恢复盲人视力
在科幻电影《星际迷航》中,盲人工程师约迪·拉法格(Jordy LaForge)戴上眼镜后能够看到东西。现在,多亏了以色列的一个科学家团队,使科幻小说中的技术得以实现。他们研制了一种令人惊异的装置,可以通过声音潜入盲人的视觉皮层,从而让他们恢复视力。研究报告发表在最新一期的《大脑皮层》杂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