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PLoS One:揭示细菌“交流”方式或为理解人类语言的进化提供思路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PLoS One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英国杜伦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明,一种生活在水中和土壤中的名为铜绿假单胞菌的细菌,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进行相互交流,这或许和人类及某些灵长类动物之间独特的交流方式非常类似。

2014-05-04

Bri J Ani Behav:动物间也存在语言交流

声音的可塑性是每一个个体天生都有的能力,我们可以通过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来修饰改变我们的声音特质,人类得益于极好的声音可塑性,这让我们可以发出一系列声音以及音色,但是在其他哺乳动物中,比如蝙蝠和鲸来说,它们的发声已经在遗传上被决定了,而且在灵活性和学习能力上很有限制。

2012-11-18

PNAS:科学家给人脑语言中枢重新定位

1月30日,美国研究人员宣布,人脑语言处理中枢并不位于大脑皮层后部,科学界关于这一问题的认识长期以来是“错误”的。 论文作者、美国乔治敦大学医学中心教授约瑟夫·劳施埃克当天在一份新闻公报中说,100多年的旧理论被推翻,“教科书将需要改写”。 19世纪末,研究脑损伤和中风的德国医生韦尼克提出,人脑语言处理中枢在大脑皮层后部,位于感知声音的听觉皮层之后。

2012-11-18

JAMA:孕期服用叶酸可降低婴儿语言发育迟缓风险

奥斯陆挪威公共卫生研究所的Christine Roth, M.Sc., Clin.Psy.D.及其同事开展了一项研究,旨在调查母亲服用叶酸补充剂是否会与她们的孩子在3岁时出现严重语言发育迟缓的风险降低有关。研究人员写道:“与美国不同,挪威没有在食品中加入强化的叶酸,这使得那些服用或不服用叶酸补充剂的妇女的相对体内叶酸浓度上的差异变大。

2011-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