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没有调查韩春雨论文,等《自然》公布结果

12月15日,针对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的论文争议事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宣传处对澎湃新闻表示:“目前没有相关进展。《自然-生物技术》杂志2017年1月底要公布他们的调查结果,咱们先等等他们的调查结果。”

2016-12-16

从专业课不及格到论文总影响因子150+ 清华学霸如何从「追女神」中参透学术秘笈?

唐城在今年「学术新秀」分享会上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故事和感悟别人眼里的唐城是个阳光诚挚的人,他乐于分享自己的想法,也愿意了解别人的观点。从「学术新秀」到「研究生特奖」,研读间与这位「学术大神」已相识数月

2016-12-16

《自然生物技术》:担忧韩春雨论文可重复性

《自然-生物技术》还发表了一篇“编辑部关注”,用来“提醒读者对原论文结果(韩春雨课题组论文)的可重复性存有担忧”。当地时间11月28日,英国国际期刊《自然-生物技术》在线发表了德国弗莱堡大学医学中心细胞与基

2016-11-29

施一公手把手教你写论文

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是科研工作者与同行交流、取得国际影响的必经之路。有些国内的科学家实验做得很漂亮,但常常苦恼于论文写作力不从心,成为国际交流的一大障碍。本文从笔者的亲身体验出发,给博士生、

2016-11-25

Science: 你的高影响力论文, 究竟何时才能出现?

作为科研工作者,我们都希望自己的下一个成果分量十足。那可能是震惊业界的一项成果,也可能是一篇超高引用的论文。问题是,这样的成果何时才会出现?Science杂志近日发表了针对这一问题的有趣发现。来自美国东北大

2016-11-18

科技论文写作是研究生技能培养的必修环节

科学网的博文曾多次提及到研究生毕业学位是否和论文发表挂钩,似乎对于研究生毕业获得学位和论文发表挂钩很多人员对表示反对,不少人认为将学位授予和小论文发表特别是SCI论文发表挂钩是学校刻意压榨学生的一种手段

2016-11-17

SCI卖掉以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采用新算法评估论文影响力

在全球最大的生物医学资助机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一种鲜为人知的对研究论文影响力进行评分的算法已成为重要的基金管理工具。2015年,NIH投资组合分析办公室(OPA)设计了该工具,旨在更加公平地比较来

2016-11-17

学会这几个“套路”,你的中文论文也能赶上SCI!

俗话说的好“自古深情留不住 总是套路得人心”,论文的写作也是讲究套路的!现在中文论文的质量比以前已经得到了提升,但是相对于SCI的水平还是存在不足的。那么论文里的“套路”究竟是什么?撰写技巧也就是俗称的写

2016-11-10

与诺奖得主对话:未来我们的身体就是"医药工厂"

因“揭示了细胞运输的精确控制机制”,耶鲁大学细胞生物学系主任、生物医学教授詹姆斯·罗斯曼与兰迪·谢克曼,以及托马斯·聚德霍共同获得了2013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0月29日下午,作为出席首届健康江苏全媒

2016-11-02

韩春雨论文共同作者沈啸:若有问题不会逃避责任

“如果最后证明文章的东西是虚构的,我表示非常遗憾,我参与到里面了,我不会逃避这个责任。”针对目前各方对于NgAgo技术的质疑,浙江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系研究员、韩春雨论文的共同专利申请人、论文的另一合作者沈

2016-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