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北京鸭基因组研究或助力抗击“禽流感” 最新成果于《自然·遗传》杂志发表

2013年6月10日,由中国农业大学、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和英国爱丁堡大学等多家单位合作完成的北京鸭基因组研究成果在《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杂志上在线发表。这项研究鉴定了鸭子对禽流感产生免疫反应的相关遗传基因,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鸟类的免疫机制,同时为深入解析禽流感病毒与其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奠定了重要的遗传学基础。

2013-06-13

基因组研究推动新药研发进程-评Belimumab成功获批

基因药物开始走向临床—评五十六年来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物(Belimumab)首次获批 今年三月美国FDA批准了,人类基因组科学公司(Human Genome Sciences,HGS)和葛兰素史克公司(GlaxoSmithKline,GSK)联合开发的人源化单抗belimumab(商品名Benlysta®),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matosis

2013-01-30

广东家蚕基因组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挂牌

4月16日上午,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蚕桑抗病育种中心挂牌暨蚕桑抗病育种学术研讨会在广东省农科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举行,中国工程院向仲怀院士,省科技厅刘炜副厅长,省农科院廖森泰副书记、肖更生副院长,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夏庆友教授出席会议并讲话。

2012-11-19

Nature:基因组测序诠释裸鼹鼠生物特性

由韩国梨花女子大学和华大基因共同主导完成的裸鼹鼠基因组研究成果,10月13日在国际顶尖杂志《自然》(Nature)上在线发表。 中韩研究人员发现,TERT等衰老调控基因的稳定表达,可能与裸鼹鼠的长寿相关;p16Ink4a与p19Arf的独特调控机制可能是裸鼹鼠抗癌的重要因素;HIF1a和VHL的特异突变可能是裸鼹鼠具有低氧耐受性的原因之一。

2012-11-19

Int Rev Cell Mol Biol:科学家揭示进行大规模基因组架构研究的计算机模型

刊登在国际杂志International Review of Cell and Molecular Biology上的一篇综述文章中,来自国外的研究人员在文章中就解析了这种计算机模拟技术研究DNA的现状。

2014-01-05

Nat Commun:鸟类适应青藏高原特殊环境的基因组证据

地山雀(Parushumilis)是青藏高原的特有鸟种,属山雀科鸟类。由于其形态特征与地鸦相近,曾长期被认为是鸦科鸟类,并被命名为“褐背拟地鸦”。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院重点实验室雷富民研究员领导的鸟类学研究组与诺禾致源合作,对地山雀开展全基因组denovo测序,同时对另外两种山雀(大山雀和黄颊山雀)以及黑尾地鸦进行了重测序比较分析。

2013-07-22

Foundation Medicine寻求IPO进军癌症基因组领域

2013年7月30日讯 /生物谷BIOON/ --Foundation Medicine公司决定IPO募集总额达8630万美元的资金来开发一种用于癌症诊断的基因组学方法。在2012年公司开发了一种能够快速检测癌症基因的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FoundationOne。在2013年前半年,公司净亏损730万美元。

2013-07-31

Science:从宏基因组数据中分离出单个物种基因组序列

从由细菌、古细菌和病毒组装的错综复杂宏基因组DNA序列中,研究人员获得一种神秘的广古菌的整个基因组序列。图片来自Vaughn Iverson/华盛顿大学。 宏基因组学(metagenomics,译者注:也常译作环境基因组学)就是取样---一勺泥土或一杯海水---然后对样品内所有DNA进行测序。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