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研究揭示:烟酰胺还可调节视网膜功能,有效改善青光眼

  据世卫组织统计,目前全球青光眼患者增加至约9000万,该病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一大不可逆的致盲眼病。患者的眼睛与大脑连接的视神经会逐渐受损,最后失明,年龄,基因遗传和眼内压升高(IOP)已被发现是致病的主要原因。当前,临床上针对青光眼的仅有可用疗法是通过手术靶向治疗以控制眼压。然而,对于神经元退化的青光眼患者仍无有效治疗方法,这使得部分患

2021-06-01

渤健cotoretigene toliparvovec(BIIB112)治疗X连锁视网膜色素变性(XLRP)2/3期临床失败!

该疗法通过视网膜下注射给药,旨在提供全长功能性RPGR蛋白。

2021-05-15

小鼠视网膜中存在警报专线研究中获进展

  Current Biology在线发表题为《瞬时撤光型α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介导逼近视觉刺激触发的本能防御反应》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翼凤课题组攻关完成。该研究通过筛选瞬时撤光型α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分子标志物并构建可标记及操控该细胞的转基因小鼠,发现此

2021-04-06

Cell子刊发现有效治疗视网膜病变的新药物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据研究统计,在所有健康障碍中,因失明和视力丧失导致的残障人士数量排名第二,仅次于听力损失。其中,导致失明最常见的原因是眼部血管网络破裂并引发组织缺血,导致视觉传入受到损害。这些原因包括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以及老年性黄斑变性。这些疾病中代谢供应不足的常见后果是血管生成紊乱的第二阶段,最终可能导致纤维性瘢痕和视网膜剥离。目前视

2021-02-21

研究发现视网膜病变中的病理性血管生成可通过BCL-xL抑制清除

糖尿病会引起一些并发症,例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据了解,减轻以新血管形成为特征的疾病(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的病理性血管生成已改变了护理标准。关于区分生理性血管和病理性血管的分子标记知之甚少,这导致了治疗的脱靶效应。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Przemyslaw Sapieha、Pamela R. Tsuruda等研究人员合作发现,视网膜病变中的病理性血管生成可通过BC

2021-02-14

Clin Cancer Res:新研究可用于治疗恶性黑色素

QIMR Berghofer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原型测试,可以帮助确定致命转移黑色素瘤患者是否可能从免疫疗法中受益。有关测试和研究的详细信息将在美国癌症研究协会杂志《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上发表。

2021-02-16

Acta Neuropatho Commun:研究揭示视网膜中朊病毒的早期积累

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科学家对朊病毒蛋白在眼内积累的一项新研究,病毒对眼睛的最早损害发生在视锥细胞,特别是在纤毛和带状突触中。当正常无害的病毒蛋白分子异常并聚集在人体和大脑中的簇状和细丝中时,就会发生病毒疾病。

2021-01-30

科学家有望利用视网膜色素上皮干细胞来治疗人类失明症!

2021年1月18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tem Cell Report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西奈山医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将来自人类尸体的视网膜细胞(retinal cells)移植到灵长类动物模型的眼睛后,这些视网膜细胞竟然能够得以存活,这一研究突破有望未来帮助研究人员开发治疗人类失明症的新型细胞疗法。视网膜

2021-01-18

干细胞移植治疗失明再添“新路”!科学家发现,这类新型细胞可恢复猴子视网膜功能

  《Stem Cell Reports》发布了一篇题为Surgical Transplantation of Human RPE Stem Cell-Derived RPE Monolayers into Non-Human Primates with Immunosuppression的报告。新加坡国立大学、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等处的

2021-01-18

Diabetes Care:新研究发现多种人工智能算法在检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方面存在性能差异

2021年1月9日讯/生物谷BIOON/---糖尿病仍然是美国成人失明新病例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导致视力下降的最常见的糖尿病相关眼病。但是,目前缺乏眼科保健提供者,这将不可能满足为这一人群提供必要的年度筛查的需求。一项新的研究考察了七种基于人工智能的筛查算法在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方面的有效性。相关研究结果

2021-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