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揭示视网膜在视觉信号加工过程中的新作用!
2017年6月10日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昆士兰大学(UQ)的研究人员成功揭示了人眼如何计算移动物体移动方向的秘密。通过使用先进的电子记录技术,UQ 昆士兰脑科学研究所(QBI)的研究人员发现了眼睛视网膜中的神经细胞是这个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分。Stephen Williams教授解释说神经细胞的树突(神经元上负责传导电信号的分支)在图像解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视网膜并不仅仅是
波立维击退Effient:理性药物设计任重道远
三共制药在捷克召开的ESOC年会上公布了其血小板抑制剂Effient(普拉格雷)在一个叫做PRASTRO-I的中风三期临床结果。这个试验招募3474日本中风病人,比较使用96周Effient(3.5毫克)与波立维(氯毗格雷,75毫克)对中风、心梗、心脏病死亡组成的复合终点影响。结果3.9%使用Effient病人发生终点事件,3.7%使用波立维患者发生终点事件,但因置信区间过大(0.76-1.44)
Journal of Cell Biology:上海生科院在视网膜干细胞胚胎起源研究中取得进展
5月2日,《细胞生物学杂志》(Journal of Cell Biology)在线发表了题为《视网膜成体干细胞胚胎起源双潜能细胞》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何杰研究组完成。该研究采用基于彩虹鱼克隆分析,在单细胞水平上揭示了视网膜干细胞在视网膜睫状边缘区的准确定位;同时在边缘区中发现一类目前尚未报道的静息态细胞
冲击波结合纳米颗粒——专攻化疗无效的难治性癌症
结合冲击波与纳米颗粒的新疗法可以成功地治疗难以用常规化学疗法靶向治疗的肿瘤。这次联合治疗已经在活体动物中进行了测试。这项临床前研究的结果发表在“内分泌相关性癌症”杂志上,可能促使开发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来治疗未来危及生命的癌症。纳米颗粒是可以通过血液流向肿瘤部位的药物的有效载体。颗粒含有化疗药物,并将其直接送至肿瘤,减少毒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然而,在一些癌症中,由于肿瘤血流的破坏,药物递送可能受损
鱼油或可以帮助修复大脑和视网膜损伤!
一个由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健康科学中心教授Nicolas Bazan博士领导的研究团队首次发现NDP1(一个来自DHA的信号分子)能够促进产生一种保护性蛋白对抗毒性自由基以保护大脑和视网膜。这项研究在缺血性中风实验模型和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中进行,相关研究发表在Cell Death and Differentiation上。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因的新发现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中最重要的表现,是一种具有特异性改变的眼底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根据一项4月11日发表在《糖尿病》在线期刊上的新研究,转录因子RUNX1基因在人类增生性糖
葛均波院士于上海德达医院开展冠心病介入手术网上直播
上海2017年3月29日电 /美通社/ -- 今日,国内首屈一指的心血管介入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教授在上海德达医院完成了两台复杂的冠心病介入手术治疗,并向全国及全球的心血管医生进行了实时的网络直播。上海
董波教授:以海洋模式动物海鞘为模型研究器官发育与疾病发生
3月25日,由生物谷主办的“2017模式动物与重大疾病动物模型研究与应用研讨会”在上海好望角大饭店继续进行。来自中国海洋大学生命学院的董波教授为大家带来了题为“以海洋模式动物海鞘为模型研究器官发育与疾病发生”的精彩报告。
利用CRISPR阻止视网膜退化!
据一项新的研究,在小鼠体内,沉默基因Nrl会阻止视网膜退行性疾病中的细胞丢失。这一发现可能导致人们开发出新的疗法来阻止视网膜色素变性等人类疾病中的视力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