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科学家有望利用视网膜色素上皮干细胞来治疗人类失明症!

2021年1月18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tem Cell Report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西奈山医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将来自人类尸体的视网膜细胞(retinal cells)移植到灵长类动物模型的眼睛后,这些视网膜细胞竟然能够得以存活,这一研究突破有望未来帮助研究人员开发治疗人类失明症的新型细胞疗法。视网膜

2021-01-18

中山眼科中心肖传乐和刘奕志团队开发Nanopore测序数据新校正组装算法,并组装视网膜母细胞瘤的高完整度基因组

   三代测序技术(PacBio和Oxford Nanopore)可解决基因组重复区域的组装难题,提高基因组完整性,已成为发育、再生、肿瘤和其它疾病过程中细胞基因组组装的主流技术。其中,纳米孔(Nanopore)测序技术的迅速发展更使得测序成本显着降低,并且由于其可实现超长读长(高达1Mbp),在复杂基因组组装中具有天然优势。然

2021-01-15

Diabetes Care:新研究发现多种人工智能算法在检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方面存在性能差异

2021年1月9日讯/生物谷BIOON/---糖尿病仍然是美国成人失明新病例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导致视力下降的最常见的糖尿病相关眼病。但是,目前缺乏眼科保健提供者,这将不可能满足为这一人群提供必要的年度筛查的需求。一项新的研究考察了七种基于人工智能的筛查算法在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方面的有效性。相关研究结果

2021-01-09

Science头条:新变异毒株或将引发新一“非常糟糕”的疫情

  由于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导致感染率激增,英格兰昨天已宣布全境封锁至少到2月中旬。我们先来看一组最新数据。当地时间1月5日,据英国政府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在过去24小时内,英国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60916例,较前一日又增加了2132例,系首次突破60000例,再次刷新大流行暴发以来的最高纪录,并已连续八天超过50000例;新增相关死亡83

2021-01-09

PNAS: 研究人员发现视网膜营养不良的药物

在最近一项研究中,LSU Health新奥尔良的一个研究小组首次报告,在小鼠模型中,删除RPE65基因的其中一个抑制因子,可防止因基因突变导致的视锥细胞感光细胞退化。他们的发现发表在《PNAS》上。

2020-12-02

aging cell: 根据视网膜诊断阿尔兹海默症

由Cedars-Sinai神经外科部门领导的一项研究发现,视网膜的某些区域受阿尔茨海默氏病的影响比其他区域更大。这些发现可以帮助医生预测大脑的变化以及认知能力的下降。

2020-11-18

诺华公布新一代药物Beovu视网膜不良事件联盟调查初步结果!

在首次注射Beovu之前12个月内发生过眼内炎症和/或视网膜血管阻塞的患者中,风险最高。

2020-11-16

招聘千万别错过 ,“职”等你来!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快速发展的深圳也在不遗余力的吸引人才作为深圳东部最年轻和最具发展潜力的行政区,坪山在立区之初就牢固树立了“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将人才工作摆在重中之重,出台“龙聚坪山”系列政策,建立“四位一体”服务人才机制,初步构建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人才生态体系。继坪山区人才活动周开启后坪山招揽人才又有了新动作在2020深圳国际生物生命健

2020-11-16

研究揭示灵长类视网膜衰老的分子机制

 增龄伴随的视网膜功能退化,是引起视网膜退行性疾病如黄斑变性等发生,进而导致老年人视觉减损或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视网膜能够感受光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通过神经传导至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形成视觉。视网膜具有复杂的结构,主要分为神经视网膜层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此外,与RPE紧紧相连的脉络膜对视网膜也起着重要的营养与支

2020-10-16

香港理工大学副教授Gilman Kit Hang Siu 研究团队:纳米孔测序分析香港第三疫情或由外地输入

 7月初起,中国香港特区出现第三波新冠病毒大规模传播。7月底,香港文汇报、轻新闻、icable TV、now TV等多家媒体报道:香港理工大学副教授Gilman Kit Hang Siu(萧杰恒)研究团队基于纳米孔测序技术,对26名病人病毒样本进行SARS-CoV-2溯源研究,发现确诊感染者体内的病毒株属同类(“G型病毒株”的变种“GR型病毒株”)

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