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游戏透露视网膜信息
研究者几十年前就了解到,眼睛除了可以探测到光之外,还能做更多其他的事情。在将信息传送到大脑前,视网膜内的神经元细胞还能处理基本的情景信息,但究竟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处理信息至今仍是一个谜。
PLoS ONE:促进生物成像技术发展的新型红外线蛋白标记物
近些年来开发的新型荧光蛋白Amrose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先进的近红外线成像过程中,近日,利用新型的进化平台技术,来自德国环境健康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型的红外线标记物,其可以有效帮助改善对组织的成像情况,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PLoS ONE上。
J Nerosci:你是我的眼:视网膜变性疾病如何让人失去光明
2014年10月20日 讯 /生物谷BIOON/ --发表在国际杂志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蒙特利尔临床研究学院的科学家揭开了一项重大的研究突破,研究人员在视网膜中发现了一种关键蛋白,其在感光
Arch Ophthalmol:ω- 3减缓视网膜色素变性进展
一篇发表在JAMA/Archives期刊之一Archives of Ophthalmology上的报道,揭示患视网膜色素变性成年人服用VitA补充剂4至6年后,距离和视网膜视力年下降率缓慢,因服用富ω- 3脂肪酸的饮食。 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种视网膜受损伤的眼疾。全世界大约2百万人(约1/4000)受这种典型的引起夜盲的疾病影响。
Exp Biol Med:双重基因疗法有助色素性视网膜炎治疗
在2011年10月发表于《实验生物学与医学》期刊的文章中,由Steven Tseng博士所领导的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研究团队报告,借助双重基因疗法可于色素性视网膜炎老鼠动物模式中达到光受器的暂时性功能保留。 色素性视网膜炎为一异质性疾病,特征为渐进性的杆状光受器退化所造成的夜盲症以及最终所造成的全盲。
JAD:大脑成像新技术有助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
阿尔茨海默症(AD)是主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全球数百万人因该疾病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寻找新的、更精确的诊断方法对于该疾病的早期诊断尤为关键。 近日,Pravat K. Mandal博士和他的同事们共同研究开发出一种完全无创的大脑成像技术,利用该技术可以测出脑内某些特殊化学物质的变化,这为病变于大脑海马区AD的早期诊断拉开了序曲。
奇目成像:40年的移动式X线技术创新
德国纽伦堡2012年5月4日电 /美通社亚洲/ -- 来自于德国市场及创新领导者的移动式 C 臂征服了世界各地的医院 奇目成像医疗器材集团 (Ziehm Imaging) 40年来一直致力于移动 X 线成像,是广受认可的移动式 C 臂技术领导者。近年来通过提供创新型的解决方案,奇目成像在快速发展的移动式 X 线技术领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Cell Stem Cell: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组织也存在神经干细胞
研究人员在眼睛后部的单层细胞---已知为视网膜色素上皮组织(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它的下面含有光敏感性视网膜的光受体---里鉴定出中枢神经系统的成体干细胞。2012年1月6日,该研究结果发表在《细胞-干细胞》(Cell Stem Cell)期刊上。 这项新研究表明视网膜色素上皮组织也拥有自我更新的干细胞,当处于合适条件下能被唤醒产生活跃增长的细胞培养物。
Nat Photonics:科学家开发新视网膜假体 原理类似太阳能电池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5月13日报道,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开发出一种类似于太阳能电池系统的视网膜假体,可通过手术植入视网膜下面,帮助那些因退行性眼病而失明的患者恢复视力。相关论文发表在今天出版的《自然·光子学》杂志上。 老年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等视网膜退行性病变患者,其视网膜感光细胞缓慢退化,最终会导致失明,但内部视神经基本未损,还能将来自感光细胞的信号传输给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