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接种新冠疫苗志愿者结束集中观察 志愿者靳官萍还原接种过程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3月16日,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获批在武汉启动开展临床试验。在集中疗养观察14天后,3月31日,首批接种新冠疫苗的部分临床试验志愿者顺利离开疗养机构,返回到了各自的家中。截至4月2日,在武汉进行新冠疫苗一期临床试验的108位受试者均已完成接种,其中18位志愿者结束隔离,
人细胞和小鼠研究表明EIDD-2801高效抑制多种冠状病毒
2020年4月7日讯/生物谷BIOON/---科学家们希望一种称为EIDD-2801的新药物可以改变医生治疗COVID-19的方式。这种药物显示出减少肺部损伤的前景,已在小鼠中完成了测试,不仅将用于人体临床试验中。截至2020年4月3日,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已在全球疫情大爆发中让超过100万人受到感染,并导致58000多人死亡。当前,尚未批准任何
Nature:恒河猴,小鼠和雪貂如何帮助科学家们开发新冠疫苗
新冠肺炎动物模型的构建不仅能帮助我们了解疾病的病理特征,也有助于药物及疫苗的研发。恒河猴,小鼠和雪貂如何帮助科学家们研究冠状病毒?日前,Nature杂志采访了多位科学家,了解他们对不同动物模型的选择和看法。近期,来自中国的科研团队报告了新冠病毒(SARS-CoV-2)感染恒河猴和具有人类ACE2基因(SARS-CoV-2受体)的转基因小鼠的初步发现;澳大利亚
钟南山团队构建国际首个非转基因新冠肺炎小鼠模型
记者今日从广州医科大学获悉,在钟南山院士指导下,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赵金存教授研究团队联合多个单位,成功建立国际首个非转基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小鼠动物模型。据悉,参与该项研究的团队包括广州海关技术中心国家生物安全检测重点实验室(P3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等。经验证,新型冠状病毒可在小鼠肺内高滴度复制,每
J Neurosci:“重置”免疫细胞改善小鼠创伤性脑损伤的恢复
根据最近在《Journal of Neuroscience》杂志上发表的研究,靶向过度活跃的免疫细胞并减轻其慢性神经毒性作用可能为创伤性脑损伤(TBI)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小鼠运动行为自动分析助力睡眠与运动的神经机制研究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类脑智能中心韩华团队通过对笼养小鼠运动行为特征的自动分析,协助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Yang Dan团队,得出了睡眠-觉醒-大脑状态和运动行为是由黑质网状核的特定神经元集群共同调节的结论,该研究结果以A common hub for sleep and motor control in the substantia
双酚A会激活小鼠的免疫反应,并代代相传
2020年2月19日讯 /生物谷BIOON /--一些塑料食品和饮料容器仍然含有双酚A (BPA),它可以模拟雌激素。尽管专家说在食品中检测到少量的BPA不太可能造成问题,但一些人担心持续的低水平接触会对健康产生影响,尤其是对发育中的胎儿、婴儿和儿童。现在,研究人员在美国化学学会的《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上报告说,在老鼠体
国家医政医管局发布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轻症患者首诊隔离点观察工作方案的通知
国家医政医管局 近期发布了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轻症患者首诊隔离点观察工作方案的通知,全文如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领导小组、指挥部):为缓解部分地区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医疗资源紧张的问题,及时有效开展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我们组织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轻症患者首诊隔
移除生物钟基因提升小鼠抗菌力
英国一个研究团队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发表论文介绍,他们移除实验鼠体内一个与生物钟调控相关的关键基因后,其体内具有噬菌作用的巨噬细胞变强,提升了小鼠抵抗细菌性肺炎的能力。生物钟是大多数生物体内的一种生理机制,调节生命活动,例如人们有昼夜节律的睡眠、不同时间段的饮食行为都是出于生物钟的影响。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和牛津大学研究人员介绍,他们此前曾发现,在白
研究揭示新小鼠巨细胞病毒转录激活因子在病毒晚期蛋白表达中的作用机制
2020年1月2日,病毒学期刊Journal of Virology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钱志康课题组的最新研究“Murine Cytomegalovirus Protein pM49 Interacts with pM95 and Is Critical for Viral Late Gene Expre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