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涛当选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
10月16日,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Medicine)公布了今年新当选院士名单,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曹雪涛当选外籍院士。曹雪涛院士出生于1964年,1986年本科毕业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并于1990年获该校博士学位,1992年晋升教授,2004年任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2005年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时年41岁)。2011年至今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
Cell:曹雪涛院士发文揭示I型干扰素诱导抗病毒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
2017年7月28日 讯 /生物谷BIOON/ --I型干扰素介导的相关基因的表达(ISGs)对于抗病毒免疫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IFN信号的紊乱会导致一系列感染性疾病以及炎症紊乱的发生。到目前为止,我们对IFNa介导的信号通路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但IFNa是如何激活STAT的信号以及ISG的表达目前并不清楚。除了磷酸化以及泛素化之外,蛋白质还存在其它一些少见的翻译后修饰类型,例如甲基化以及乙酰
施裴永课题组最新《Cell》文章:保护胎儿免受感染和出生缺陷的寨卡病毒疫苗
“这项研究中,我们给妊娠小鼠注射了两种潜在疫苗,结果第一次证实了给母体注射疫苗可以保护胎儿免受病毒影响。”文章通讯作者、寨卡疫苗研发专家施裴永教授说。“根据这些数据,我们认为评估疫苗预防新生儿出生缺陷的能力十分必要。”这两种疫苗分别是:脂质体纳米颗粒包覆的编码ZIKV prM和E基因的改良mRNA疫苗;减毒活ZIKV系(NS1蛋白缺糖基化)。寨卡病毒对健康成人和儿童的感染症状较轻,但对发育中的胎儿
Nat Commun:中科院广州生物所裴端卿和舒晓东团队合作揭示干细胞分化新机制
2017年5月2日,国际学术权威刊物自然出版集团旗下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裴端卿和舒晓东团队的一篇研究论文,研究报道了关于调控人胚胎干细胞向肝系细胞分化的机理。研究成果为多能干细胞分化提供细胞生物学的机理,为解决干细胞在再生医学运用中打开一扇新门窗。与此同时,在统一体细胞重编程与干细胞分化这两个看似相反过程的机理研究中迈
龙亿涛等肿瘤分子标志物单细胞逐层成像获新进展
肿瘤分子标志物的存在或表达变化是研究肿瘤发生、发展以及调控机制的重要基础。通过对不同肿瘤分子标志物表达进行检测,可以帮助肿瘤的诊断、分类、预后以及治疗。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学院龙亿涛教授科研小组在肿
著名林学家王涛院士逝世 享年75岁
中国著名林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林业研究所名誉所长,第八届、九届、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第九届、十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王涛院士,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2011年8月10日19 时5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5岁。
曹雪涛院士、陈涛涌教授《Science》子刊发表免疫学研究成果
自第二军医大学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的研究人员证实,在病毒感染后,酪氨酸激酶Src可促进激酶TBK1的磷酸化,以帮助I型干扰素的产生。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1月3日的Science子刊《Science Signaling》。我国著名的免疫学家曹
一妇婴段涛:院长八年,走过孤独,走向无畏
打上时代、环境、地域烙印的段涛有时觉得无法理解年轻医生“clock in , clock out”的态度,也会觉得自己发自内心的想法貌似有些唱高调。他说上一代下一代有代沟很正常,但外人看来,他的想法有时与当前社会似乎更具“代沟”。
清华大学李雪明研究组揭示细菌II型分泌系统外膜复合物的分泌机制
2017年1月9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雪明课题组在《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杂志在线发表题为《细菌II型分泌系统的分泌素结构及其工作机制》(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Secretin Translocation C
施一公团队90后直博生3年发5篇Science的艰辛与幸福 | 专访特奖得主万蕊雪
2015年9月11日两篇阐释生命大分子剪接体结构的文章以杂志当期封面的形式,“背靠背”发表在国际顶尖期刊《Science》上,震惊了学术界。2016年1月8日施一公教授研究组在《Science》就剪接体的结构与机理研究再发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