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黄维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12月9日下午,中国科学院2011年院士增选结果发布,我校副校长黄维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现任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主任的黄维教授,是国际上最早从事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研究、并长期活跃在有机光电子学领域前沿的国际知名学者之一,被认为是我国有机光电子学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现年48岁的黄维教授,祖籍河北,在内蒙古呼和浩特读书成长。

2012-11-19

中国科学院2011年新增选院士名单

2011年12月9日,中国科学院公布2011年院士增选结果,最终新增51名新院士。其中数学物理学部9名,化学部7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9名,地学部10名,信息技术科学部7名,技术科学部9名。同时经院士推荐、通信预选和全体院士无记名投票选举等环节,产生了9名外籍院士。经过此次增选,中国科学院现有院士总人数为727名。

2012-11-19

田禾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田禾教授提出以荧光作为读出信号的可擦式光信息存储新概念,创新合成一系列具有高信噪比的光致变色荧光材料,大幅度提高其应用稳定性;创新合成可用荧光信号表征的可“锁”的光驱动分子梭和多构型逻辑功能分子机器等,解决了分子尺度上精确表征分子机器运动的关键问题;在国际上首先报道高选择性汞的荧光比率传感体系,在荧光探针和高性能有机太阳电池染料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探索。

2012-11-19

龚健雅、郭华东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沸沸扬扬的两院院士增选工作今日已落下帷幕,在今年的院士增选中地理信息产业大为出彩,先后有龚健雅、郭华东、李建成3位入选两院院士。不仅弥补了地理信息产业多年来无新增院士的空白,也成为历届来新增人数最多的一次。3sNews有幸在中科院院士授命仪式前一天采访了刚刚当选为中科院地学部院士的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龚健雅院士。

2012-11-19

复旦大学金亚秋教授、葛均波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1年中科院院士增选结果9日揭晓,51名科学家新当选为中科院院士。我校信息学院金亚秋教授、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教授分别当选信息技术科学部、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

2012-11-19

西北工业大学魏炳波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结果日前公布,西北工业大学魏炳波教授入列新当选院士榜单,成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院士。西北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人数也增至18人(含双聘)。 魏炳波主要从事金属材料凝固科学与技术研究。他1964年4月出生于山东省惠民县。1989年在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系获铸造专业博士学位,1991—1992年在德国宇航院和Max-Planck金属研究所作洪堡学者。

2012-11-19

西北大学舒德干当选中科院院士

12月9日,中国科学院公布了2011年新当选的院士名单,西北大学舒德干教授名列其中。至此,西北大学拥有的院士人数增至3位。据悉,舒德干也是继张国伟之后西北大学自己培养的第二位院士。 舒德干,男,汉族,中共党员,湖北鄂州人,理学博士,西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年11月受聘西北大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专业特聘教授岗。

2012-11-19

王学浩教授成为南京医科大学历史上第一位院士

12月8日,中国工程院在北京公布2011年院士增选结果,通过提名、遴选、两轮评审和最终选举,我校王学浩教授榜上有名,成为我校历史上第一位院士。 “第一时间得知当选的消息,我非常高兴,心情也很激动!”,王学浩院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是对我个人和团队取得的学术成就的认可,也是对医院发展和江苏医疗卫生水平的肯定,我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同时我也感到很有压力:当选是成果,更是责任。

2012-11-19

李树深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12月9日,中国科学院公布2011年当选院士名单,我校物理专业83届校友、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副所长、所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兼纪委书记、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树深研究员当选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学部院士。 李树深同志1979年入河北师范大学物理系学习,1983年毕业。1996年在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获博士学位。

2012-11-19

葛均波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1年12月9日,据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官方微博报道,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谷Bioon.com) 相关阅读 中国科学院2011年新增选51名院士[InstallDir_ChannelDir]institute/513239.shtml

2012-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