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Cell新突破:将受体固定在癌细胞表面,免疫治疗精准打击

2020年3月10日讯 /生物谷BIOON /——一种安全可控的体内内吞操作可能具有破坏性的治疗潜力。为此,来自昆士兰大学的研究人员领导的研究小组证明了抗吐剂/抗精神病药丙氯哌嗪可被重新使用,以可逆地抑制治疗性单克隆抗体靶向的膜蛋白的体内内吞作用。研究人员在人肿瘤体外实验中直接证明了这一点。短暂的抑制内吞可增强靶细胞的可用性,并提高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抗体依赖

2020-03-10

NEJM: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在气溶胶中和物体表面上保持稳定性长达数小时或数天

2020年3月18日讯/生物谷BIOON/---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导致2019年冠状病毒病(COVID-19),如今正在全球肆虐。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SARS-CoV-2可在气溶胶中和物体表面上稳定数小时至数天的时间。他们发现在气溶胶中长达

2020-03-18

Nature:微生物如何影响机体化学成分

此前大量证据表明,我们体内微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炎症反应以及其它生理性状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关联。但是,为什么微生物会对人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

2020-02-27

新型化学-放射增敏剂!美国FDA授予首创IAP抑制剂Debio 1143突破性药物资格,一线治疗头颈癌

2020年02月29日讯 /生物谷BIOON/ --Debiopharm是一家致力于开发肿瘤学创新疗法的瑞士生物制药公司。近日,该公司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授予Debio 1143突破性药物资格(BTD),结合当前的标准护理——以顺铂为基础的化放疗(CRT),治疗确诊为先前未治疗的、不可切除性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LA-SCCHN)患者。

2020-02-29

激活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表面受体CD206可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

2020年2月17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塔斯基吉大学、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和美国国家推进转化科学中心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报道在几种类型的癌症中,一种新的免疫疗法在对免疫细胞进行重编程、杀死癌细胞和阻止肿瘤生长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0年2月12日的期刊上,论文标题为“Mannose receptor (CD

2020-02-17

20年首个小细胞肺癌新化学实体!绿叶制药伙伴PharmaMar创新药lurbinectedin美国进入优先审查!

2020年02月18日讯 /生物谷BIOON/ --绿叶制药(Luye Pharma)合作伙伴PharmaMar是一家在发现和开发创新型海洋衍生抗癌药方面的全球领先生物制药公司。近日,PharmaMar公司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受理lurbinectedin(Zepsyre®)的新药申请(NDA)并授予了优先审查。该NDA寻求加速批

2020-02-18

科学家成功绘制出了神经元细胞表面所有蛋白的全景图谱!

2020年2月4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方法来重点研究特殊细胞表面覆盖的蛋白质,相关研究结果或能帮助阐明机体发育过程中脑细胞如何形成精细化的网络。这就好比是撒了一张小网,如今研究者就能利用这种新技术将果蝇大脑中神经元表面的所有蛋白收集起来,

2020-02-04

研究提出电化学法癌症活体氢气治疗策略

时至今日,癌症依然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世界性难题。除了现有的手术治疗、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外,科学家们在不断尝试各种新的策略,比如:光热治疗、光动力治疗以及各种联合疗法。这些方法虽然已取得很大的进展,但其往往需要借助于各种纳米材料;材料在体内长期积累产生的各种副作用以及靶向性等问题大大限制了其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基因疗法和免疫疗法虽然能够解决纳米材料在临床应用

2020-01-19

NMPA发布《化学药物中亚硝胺类杂质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

 近日,FDA 公布了连续三个雷尼替丁的召回公告,亚硝胺杂质问题又推到了风口上。1月10日,国家药监局发布了《化学药物中亚硝胺类杂质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对于亚硝胺类杂质,国家药监局终于发布了相关的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征求意见对于亚硝胺类杂质的限度,有二种计算方法,并进行了举例:示例1:有权威机构推荐的TD50值的亚硝胺类杂质的限度一

2020-01-14

蛋白纳米笼表面精准功能化及其靶向运输取得进展

纳米材料在肿瘤组织的特异性富集是肿瘤活体无损诊断和靶向治疗的前提,主要通过两种机制实现,一种是利用增强渗透和滞留(EPR)效应,实现被动靶向;另一种是在纳米材料上装载肿瘤标志分子的识别配体,实现主动靶向。然而,也有研究发现主动靶向对纳米材料在肿瘤处的富集无贡献甚至起反作用。因此,近年来关于主动靶向功效的争议越来越多。纳米材料表面靶向配体的数目、分布及取向等参

2019-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