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abetes:孕妇生活方式的改变或会影响婴儿机体的基因表达
2021年2月13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Diabete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瑞典隆德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孕妇生活方式干预和其后代肥胖及表观遗传学改变之间的关联。文章中,研究人员调查了如果BMI超过30的孕妇接受生活方式干预措施的话,其后代机体的基因是否会因此而发生改变。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共纳入了425名孕妇
Cell Host Microbe:研究发现克罗恩病相关细菌的致命弱点
在一项发表于《Cell Host & Microbe》杂志的研究中,威尔康奈尔医学院和纽约长老会的研究人员发现克罗恩病患者体内粘附性侵袭性大肠杆菌过多,这种细菌会促进肠道炎症。实验显示,这种细菌产生的代谢物与肠内壁的免疫系统细胞相互作用,引发炎症。在克罗恩病小鼠模型中,通过减少细菌的食物供给或消除过程中的关键酶可以减轻肠道炎症。研究人员在克罗恩病患者
研究公布水生植物莲的基因组遗传变异与表达数据库
莲为水生植物,俗称荷花(莲科莲属),莲的起源较早,对研究被子植物(有花植物)的起源与演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实际生产中,莲花色、花型丰富多样,且赋予了特殊的文化内涵,在园林景观中应用广泛;兼具食用、药用等重要价值,引发学界关注。基于此,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水生植物生物地理学学科组与武汉市园林科学研究院科研人员合作,构建了莲的基因组遗
研究人员研发实现用于水稻黄单胞菌基因表达研究的模块质粒组装系统
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在线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陈功友课题组题为“An improved, versatile and efficient modular plasmid assembly system for expression analyses of genes in Xanthomonas
首次发现大脑中一个星形胶质细胞亚群接受来自肠道细菌的信号对抗炎症
2021年1月27日讯/生物谷BIOON/---星形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内最丰富的细胞类型,但它们的特征仍不甚明了。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认为星形胶质细胞的主要功能是为大脑中更为人密切关注的神经细胞提供营养和支持;然而,多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星形胶质细胞也可以促进神经退化、炎症和神经系统疾病。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由来自美国布莱根妇女医院的研究人员
基因表达动态示踪的新技术研究获进展
Nature Cell Biology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通过内源性启动子驱动的sgRNA监测低丰度转录本和lncRNAs的表达》,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杨辉研究组和研究员周海波研究组合作完成。研究通过内源基因的启动子驱动sgRNA(si
Nat Microbiol:科学家有望利用噬菌体和抗生素组合性疗法来治疗超级细菌鲍氏不动杆菌所引起的感染!
2021年1月19日 讯 /生物谷BIOON/ --患者住院的一个主要健康风险就是细菌感染了,医院,尤其是包括重症监护室和外科病房在内的区域是“富含”细菌的高危区域,其中一些细菌还会对抗生素产生一定的耐药性,其被称之为“超级细菌”。超级细菌的感染难以治疗,而且治疗费用较高,常常会给患者带来致命性的后果。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Microbiol
NAR:揭秘表观遗传学开关控制基因表达的分子机制!
2021年1月4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ucleic Acids Research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东京工业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或能帮助定量评估特定表观遗传学改变对基因转录率的影响;研究者表示,基于这种方法,我们就能成功在体外制造重组的含有染色质的组蛋白修饰。文章中,研究人员提出
Antibiotics:将有毒的杀虫剂转化为治疗抗生素耐药细菌的药物
2021年1月3日讯/生物谷BIOON/---N-芳基-C-硝基唑(N-Aryl-C-nitroazole)是一类重要的杂环化合物。它们被用作杀虫剂和杀真菌剂。然而,这些物质可能对人类有毒,并导致突变。由于它们并不经常使用,在药物化学文献中关于它们的数据很少。然而,最近有人提出,传统上避免使用的几组化合物可以帮助对抗病原菌。然而,为了减少毒性作用,必须在分子
Nature:研究人员开发出可杀死多种耐药性细菌同时增强免疫的新型抗生素
当人体受到细菌感染时,为了减轻痛苦和加速痊愈,我们往往会服用抗生素治疗,可以在免疫反应清除感染细胞和细菌的同时,防止细菌在身体中放肆侵袭。但随着抗生素的滥用,细菌也会通过突变和获得抗生素抗性遗传元件进化出各种抵抗机制,由此产生了多重耐药性的“超级细菌”。抗生素耐药性是目前世界上最紧迫的公共卫生威胁之一,仅在我国,每年就有数万人死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