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Stem Cell Rep:孙钦秒等建立高效快速iPS重编程系统并解析其表观调控机制

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技术自诞生之日起就受到了人们极大关注。但是诱导多能干细胞是一个耗时长、效率极低的过程,其需要2至3周诱导时间,效率只有0.01-1%。并且对于其机制目前也研究的不是很透彻。iPS技术要真正走向临床应用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深入了解其机制、提高诱导效率、缩短诱导时间和提高安全性。

2014-04-11

天文观星技术帮助诊断侵略性肿瘤

旨在帮助找到遥远星系的技术已经被用在寻找模糊生物印记上。英国癌症研究中心剑桥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利用自动化系统检测癌症肿瘤。

2014-03-18

PNAS:曹晓风等表观遗传调控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研究进展

转座子(transposon)是一段自身能够插入到基因组上的DNA片段,上世纪40年代,芭芭拉·麦克林托克(Barbara McClintock)首先在玉米中发现了转座子。从简单的细菌到复杂的人类,转座子广泛存在。转座子随机插入到重要基

2014-02-25

Plant Mol Biol Rep:表观遗传相关研究取得新进展

表观遗传相关研究取得新进展

2013-11-09

BMC Genomics:水稻表观遗传学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作为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学机制,DNA甲基化在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的生物学功能。为了深入了解水稻甲基化的格局,评估其生物学意义,最近,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马普进化基因组学青年科学家小组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以及上海肿瘤研究所合作,构建了水稻及其野生近缘种的单碱基分辨率的DNA甲基化图谱。

2012-09-24

Nat Struct Mol Biol:证实表观遗传标记组蛋白修饰与DNA甲基化之间存在关联

2012年10月9日 讯 /生物谷BIOON/ --在过去二十年,科学家们已经理解到DNA内拥有的遗传密码只代表生命蓝图的一部分。生命蓝图的其他部分来源自覆盖DNA结构的特异性化学标记模式(patterns of chemical tags)。这些化学标记模式确定着DNA是如何被紧密包被的和某些基因是如何被选择性地开启或关闭的。

2012-11-19

NCB & PNAS:何川、蒋华良等表观遗传分子机制研究获进展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蒋华良课题组与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系何川课题组合作,针对胸腺嘧啶DNA糖苷化酶及细菌转录因子AgrA在表观遗传与转录调控中的作用开展研究,取得了良好进展。研究论文分别于2012年2月及2012年5月在线发表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和PNAS上。

2012-05-25

PLoS Genet:植物再生过程中的表观信息重编程机制

8月,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黄海课题组在PLoS Genetics杂志发表题为Reprogramming of H3K27me3 Is Critical for Acquisition of Pluripotency from Cultured Arabidopsis Tissues研究论文,揭示植物再生过程中的表观信息重编程机制。 植物可以通过愈伤组织的形式进行再生。

2012-09-05

Cancer Discovery:证实表观遗传变化导致前列腺癌产生

2012年9月6日 讯 /生物谷BIOON/ --大约一半的前列腺瘤是由于两个基因区域发生融合而产生的。因此,在这些融合阳性的细胞中,基因ERG被激活,并且前列腺细胞发生增殖,从而导致肿瘤产生。对其他的一半前列腺瘤(不含有基因ERG)而言,前列腺癌细胞形成的精确机制仍然是个谜。

2012-11-18

Cancer cell:癌症表观遗传有新说

由澳大利亚Garvan医学研究所Susan Clark教授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在新研究中揭示:前列腺癌中基因组的大片区域(约达到2%)受到了表观遗传调控激活。这一成果发表在12月13日的《癌细胞》(Cancer cell)杂志上。 激活区域包含许多前列腺癌特异基因,例如前列腺癌最常见的标志物PSA(前列腺特异抗原)和PCA3等。直到现在,人们都并不清楚这些基因是通过表观遗传调控。

2012-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