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野生近缘物种簇毛麦基因组组装及抗白粉病分子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细胞遗传研究所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小麦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在《Molecular Plant》杂志上发表了题为“A chromosome-scale genome
4位科学家因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和治疗,荣获雨水奖
雨水慈善基金会是由著名的私募股权投资者和慈善家 Richard E. Rainwater 在1990年代初创建的。RCF支持K-12教育、医学研究和其他有价值的事业的一系列项目。
PROpel III 期关键结果:与阿比特龙单药相比,奥拉帕利联合阿比特龙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中位总生存期的绝对差异增加了7.4个月
该研究结果在2023 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 (ASCO) 泌尿生殖系统 (GU) 癌症研讨会 (#LBA16) 上以口头报告的形式公布。
马铃薯基因组完成图揭示复杂区域中存在重要农艺性状相关的高度串联复制基因簇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马铃薯遗传育种与栽培创新团队和蔬菜分子设计育种创新团队,对马铃薯单倍型DM的基因组进行了全序列组装,获得了包含24个端粒和12个着丝粒完整序列的马铃薯单倍型DM
每人最多2500万,邵峰、陈玲玲等58位科学家成为首期“新基石研究员”
作为目前国内社会资金资助基础科研力度最大的公益项目之一,“新基石研究员项目”今日(1月13日)揭晓首期获资助名单,来自数学与物质科学、生物与医学科学两大领域的58位杰出位科学家
上海交大两位校友入选2022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亚太区榜单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主办的《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发布“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亚太区入选者名单。其中,上海交大两位校友入选,他们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2016届生物学专业博士校友
Science子刊:利用TCR-T细胞靶向COL6A3蛋白的一种泛癌表位有望治疗一系列实体瘤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确定了一种在多种肿瘤类型的癌细胞中高度表达但在人体健康组织中很少表达的泛癌抗原成分:一种由胶原蛋白VI α-3型基因的第6外显子编码的泛癌表位。
陈志坚、施扬,及两位mRNA疫苗先驱当选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
今年增选的100位院士中,有两位华人科学家,分别是陈志坚教授和施杨教授。此外,mRNA技术的奠基人Katalin Karikó教授和Drew Weissman。
Nature:在小鼠模型中发现脑干中调节疾病症状的神经元簇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洛克菲勒大学和中国复旦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小鼠大脑中调节疾病症状的神经元簇(neuron clusters)。相关研究结果于2022年9月7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