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JASN:海鲜产品中的软骨酸或可引发个体肾脏损伤

来自南卡罗莱纳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明,海鲜产品中积累的较低水平的化学毒素可以引发个体脑部和肾脏损伤,因此其或许会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2014-02-12

螺旋铅超标事件大逆转 5大品牌均达标

3月27日,包括绿A公司在内的6大螺旋藻品牌被媒体曝出 “重金属铅含量超标”,全国多家销售点也已对相关产品进行主动下架。然而,30日上午,国家药监局公布的检查结果却几乎推翻了此前媒体的调查。通告称:6大螺旋藻品牌中,仅有“康特力斯”一个品牌被检验出不符合国家标准,其它5大品牌均检验达标。 从超标,到达标。有业内人士指出:“螺旋藻片超标事件”发生大逆转,奥妙在于各方对产品的检测标准选取不一。

2012-04-01

SFDA:以螺旋为原料保健食品重金属专项监督检查结果

2012年3月3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以螺旋藻为原料保健食品重金属专项监督检查结果。 2012年2月,针对以螺旋藻为原料的保健食品存在重金属超标隐患,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北京市药品检验所等7家检验机构对市场上部分以螺旋藻为原料保健食品开展了铅、砷、汞重金属专项监测。

2012-03-31

部分螺旋产品被曝铅含量超标

铅超标820%的保健食品螺旋藻,竟是经审批许可、被戴上“蓝帽”认证标志的合格产品。调查发现,“绿A”“汤臣倍健”“清华紫光(金奥力)”等螺旋藻“蓝帽”产品,涉嫌“重金属铅含量超标”,危害人身健康。 “蓝帽”,是由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审批认证的保健食品标志。获批的保健食品企业,在对外销售的产品外包装标注“国食健字”字样,为天蓝色,呈帽形,俗称“蓝帽”。

2012-03-29

浙江大学教授研制出“隐身” 可使生物隐形

改变材料对电磁波的折射率,就能够将物体隐藏起来。中国科学家运用这一原理,研制出了能够在可见光波段将生物隐形的隐身器件。 “我们在可见光中实验实现了物体的隐身,而且无需使用精密设计的纳米电磁材料。”浙江大学国际电磁科学院陈红胜教授团队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国际团队合作,使用玻璃,制造出了能够在水中隐形的六边形柱状隐身器件和能够在空气中隐形的多边形隐身器件,并用两种隐身器件使金鱼和猫成功隐形。

2013-11-01

中石化加速生物能源研发 让微地沟油变柴油

作为一家石油炼化起家的能源化工公司,中国石化近年来积极转变发展方向,积极推进绿色能源领域发展。无论是在页岩气、地热等非常规能源方面,还是他日才能转化为生产力的生物柴油微藻等生物能源方面,中国石化在科研和战略投资方面都不遗余力。 启动微藻生物柴油计划 “微藻是未来能源的一大重要发展方向,只有得到今天的重视才会拥有美好的‘后天’。”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副主任荣俊峰指着微藻光反应器说。

2013-04-27

J Anim Ecol:水生所浮游动物下行效应控机制的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关于浮游动物下行控藻机制的研究论文“Increasing zooplankton size diversity enhances the strength of top-down control on phytoplankton through diet niche partitioning”在动物和生态学领域重要期刊《Journal of Animal Ecolog

2013-03-29

BioScience:应当研究转基因所带来的潜在风险

2012年8月24日 讯 /生物谷BIOON/ --两位知名的研究人员说,因为海藻是制造生物燃料的潜在来源,所以它们在基因工程议程中排在很高的位置。为此,科学家们应当对转基因海藻的任何环境风险进行独立研究,而且这些风险可能与为制造生物燃料而对海藻的培养相关联。

2012-11-18

“863计划”微能源研究项目启动

近日,沈阳院承担的“新型能源藻培养与能源产品转化技术”项目启动暨工作交流会在沈阳召开。国家科技部高技术中心相关领导、项目责任专家、各课题、任务的负责人及相关学术人员等共20余人参加,沈阳院作为项目牵头单位承办了此次会议。 会议由项目负责人沈阳院常务副院长胥维昌和项目首席专家杨晓奕主持,项目管理单位领导向参会人员详细解读了“863计划”管理办法,并对项目实施过程管理作了重要指示。

2012-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