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大脑并无结构和功能差异:行为差异其实源于后天
7月12日消息,美国芝加哥医学院的神经科学家利斯·埃利奥特(Lise Eliot)教授称,男性和女性的大脑之间并没有能分辨的差异。她指出,男性和女性之间的行为差异是后天教育造就的结果,而非来源于先天条件。人们说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但大脑是一个不分性别的器官,”埃利奥特教授说,“我们具有完全相同的大脑结构。男女的大脑没有任何不同。”她的这一结论对此前宣称两性大脑结构存在显着差异的研究提出了质
安眠药真能改变机体的行为?
2018年6月30日 讯 /生物谷BIOON/ --罗西妮-巴尔(Roseanne Barr)表示,当她发布“臭名昭著”的种族主义推文时,她受到了药物安必恩 (Ambien)的影响,安必恩是一种有效治疗失眠的处方安眠药,那么我们对药物安必恩和其副作用有什么了解呢?该药物在美国的商标名为唑吡坦(zolpidem),其是一种常用的催眠安眠药,在英国该药物是人们所熟知的Stilnoct,安眠药在英国的使
Science:揭示局部的细胞集体行为诱导T细胞记忆机制
2018年6月24日/生物谷BIOON/---细胞命运决定在脊椎动物免疫系统的运作中起着核心作用。建立有效的获得性免疫反应取决于初始T细胞(naïve T cell)在识别同源抗原(cognate antigen)后分化成各种类型的效应T细胞(effector T cell)和记忆T细胞(memory T cell)以及这些细胞群体之间的适当平衡。许多研究已表明当更多的T细胞参与这种免疫
研究揭示肠道菌群介导动物聚群行为节省能量的机制
社会性动物(包括人类)具有群居生活的习性。群居生活的益处是能够提高动物获得食物的可能性、缓解压力、降低被捕食风险,以及提高自身和群体的适合度。聚群行为(Huddling)是社会性动物在恶劣环境下为提高自身适合度进化出的一种合作适应性行为。社会性体温调节(Social thermoregulation)假说认为聚群行为可以通过减少体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率以减少热量散失而节约能量。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王德
蜥蜴学习行为方面取得进展
学习行为在鸟类和哺乳动物中很常见,而在爬行动物中却很稀少。近期的研究发现,爬行动物也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他们能够根据一定的线索和空间信息进行学习,从而迅速适应陌生环境和有效降低被天敌捕食风险。但是,爬行动物的这种学习能力是否能够反映个体整体的认知水平,即在一种任务中学习能力强的个体是否在其它任务中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这个问题目前还不明确。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两栖爬行动
JAACAP:单一的干预措施或许并不足以治疗焦虑症
2018年6月3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康涅狄格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无论接受何种治疗,只有20%被诊断为焦虑症的年轻人能够长期保持健康状态。心理学家Golda Ginsburg表示,当接受最好的疗法后,只有
Science:若不干预抗真菌药物耐药性,真菌感染将变得越来越危险
2018年5月23日/生物谷BIOON/---不断增加的抗真菌药物耐药性水平可能导致增加的疫情爆发,并影响世界各地的粮食安全。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由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和埃克塞特大学的研究人员领导的一个国际团队提醒道,需要改进现有药物的使用方式,以及更加着重关注发现新的药物,以避免让我们控制和抵抗真菌感染的能力遭受“全球崩溃”。相关研究结果作为一篇综述论文发表在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Worl
肠道菌群能控制人类大脑意识和行为举止
肠道细菌有几种可能机制潜在影响大脑,其中包括:通过迷走神经(肠道和大脑之间连接的主要神经组织)、免疫系统和荷尔蒙变化进行交流通讯。5月1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正常大脑功能的进化可能依赖于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预计人类肠道内菌群总量可达到100万亿个,可能对我们的生理机能构成深远影响,其中包括:免疫力、新陈代谢、甚至我们的大脑和行为举止。大多数关于后者的研究都是在动物身体上进行的,
研究发现肝癌核心激酶群及相应干预策略
近年来,基于“癌基因依赖”理念对病人进行激酶抑制剂个体化靶向治疗已在以非小细胞肺癌为代表的多种肿瘤中取得巨大成功。然而,这一靶向单一驱动性激酶的治疗模式在肝癌的临床实践中却遭遇了极大的挑战,其根源在于肝癌所特有的高度异质性及复杂的信号通路代偿机制。目前,尽管已有Sorafenib和Regorafenib两个激酶抑制剂用于治疗晚期肝癌患者,但临床疗效均欠佳(无明显敏感人群,仅
动物实验揭示驱动母性行为的大脑机制
在动物界,雌性动物的抚育对于幼崽的存活至关重要。刊登在新一期美国《神经元》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雌鼠将幼鼠抱回自家窝里的“本能”源自一种特定神经细胞的信号传导。此前研究就发现,大脑中“内侧视前区”区域是与母性行为相关的重要区域,但对其中的具体神经信号机制并不清楚。纽约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林大宇团队在这次的新实验中,考察了雌性小鼠同自家和别家“鼠宝宝”互动时其大脑“内侧视前区”的活动。结果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