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怪异寄生行为打破传统寄生规律

寄生虫(Xenos vesparum)幼虫跳到欧洲造纸胡蜂身上,藏于工蜂腹部,在那里它可以以宿主的血液为食 被感染的工蜂聚集到一起交配,不过不是它们自己交配,而是寄生虫在交配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宾州州立大学昆虫学家最新研究发现,寄生虫(Xenos vesparum)感染欧洲造纸胡蜂后,能够彻底改变欧洲造纸胡蜂的身体和行为,让它们完全听从自己的命令。

2012-11-18

Nat Com:徐涛等发现新的神经分子回路影响线虫抉择行为

Flip-Flop回路调节线虫行为示意图。(a) 相互拮抗的感觉信号输入调节进食行为的回路示意图,实线表示神经元之间直接连接,虚线表示间接连接。(b) 感觉信号调节进食的回路与Flip-Flop电路对比。

2012-11-18

JAMA:认知行为疗法可改善偏头痛儿童的症状

据12月25日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的一则研究披露,在罹患慢性偏头痛的儿童和青少年中,与头痛教育相比,使用认知行为疗法(CBT)会大幅减轻头痛频率以及偏头痛相关性能力丧失。

2013-12-25

Science:脊椎动物共用古老的神经回路来完成复杂的社会行为

神经元 (Credit: © Roberto Robuffo / Fotolia) 近日,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研究者发现,人类、鱼类和蛙类可以共用一种神经回路来进行多元化的社会行为,而且这种现象已经存在了4亿5千万年了。研究者Hans Hofmann表示,这是存在于所有古脊椎动物涉及其社会行为的一个神经回路。

2012-11-18

:注射麻黄碱者易发生自杀行为

哥伦比亚大学的Brandon Marshall等人近日在《药物与酒精成瘾》(Drug and Alcohol Dependence)杂志发表论文称,注射麻黄碱者或更易发生自杀行为。 在对超过1800名静脉药瘾者研究之后,Marshall等发现注射麻黄碱者发生自杀行为的风险显着高于其他静脉药瘾者。

2012-11-18

Anim Behav:朋友对人行为和发展的影响胜过家人

英国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动物行为》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Friendship affects gaze following in a tolerant species of macaque, Macaca nigra"称,与家庭成员相比,朋友会对人的行为和发展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2012-11-18

Bri J Psych:认知行为疗法或许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甚微

世界健康组织一直在推荐一种名为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CBT)来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而如今刊登在国际杂志The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英国赫特福德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发现这种疗法的效果并不理想。

2014-01-03

Sci Transl Med:化合物治疗小鼠的自闭症行为

4月25日,国际著名杂志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在线刊登了国外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Negative Allosteric Modulation of the mGluR5 Receptor Reduces Repetitive Behaviors and Rescues Social Deficits

2012-11-18

JCEM:不良睡眠习惯会导致身体超重

近日,在临床与内分泌与代谢杂志上刊登了瑞典Uppsala大学一项新的研究"Acute Sleep Deprivation Enhances the Brain's Response to Hedonic Food Stimuli: An fMRI Study"成果表明:在人的大脑中有一块儿和食欲密切相关的区域,一夜无眠的人与一夜正常睡眠的人相比这块儿脑区的活动更为活跃。

2012-11-18

:自杀行为存在遗传关系

加拿大多伦多成瘾与精神健康中心的一项新的研究,为一种特殊基因与自杀行为有关找到了的证据,增加了我们对诸多自杀复杂原因的认识。这项研究将来有可能会帮助医生通过该基因预防自杀。过去研究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看作是与自杀行为有关的基因。BDNF与神经系统发育有关。

2011-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