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生物所部署“4.20”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4月25日下午,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所长赵新全在部署四川省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时指出,研究所相关部门一定要充分发挥自身特点与优势,做好抗震救灾的阶段性任务。 党委副书记、副所长叶彦表示,要全面摸清震区生态破坏情况,发挥好研究所在震区恢复重建工作中的科技支撑作用。 震区科考负责人、副所长刘庆就现阶段情况进行了说明并部署了考察工作。
PNAS:开发出新技术重建蛋白合成期间折叠全过程
根据于2012年7月16日在线发表在PNAS期刊上的一篇论文,来自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方法来研究哺乳动物细胞内蛋白如何折叠,可能有朝一日导致人们开发出更好的流感疫苗。这种方法允许研究人员对细胞中处于不同蛋白合成阶段的被称作核糖体的蛋白合成机制拍摄快照。他们然后将这些快照拼接在一起从而重新构建蛋白合成期间它们如何折叠。
:科学家采用基因治疗手段为冠状动脉疾病的病人重建血管
2012年12月27日讯 /生物谷BIOON/ --最近在杂志Human Gene Therapy上在线发布的一项研究发现, 使用病毒表达血管生成因子对于冠状动脉疾病有着长期的治疗效果。 传统治疗严重冠状动脉疾病的方法是冠状动脉搭桥术,通过重新定向心脏栓塞区域周围的血管流向而达到治疗目的。前提是需要栓塞区域周围的血管健康,足以完成搭桥术。
重建1918年大流行流感病毒的起源
对杀死了估计约5000万人的1918年大流行流感病毒的重建工作提示,不同年龄组在儿童期接触不同的流感病毒变种可能一直是这场大流行的不同寻常的年龄特异性死亡模式背后的一个关键因素。
Nat Commun:科学家重建白鳍豚物种种群历史
本周《自然—通讯》期刊发表了白鳍豚(又名白暨豚)的基因组序列 。这项研究有助于了解白鳍豚的生活习性与其被灭绝原因。 白鳍豚是世界上已知五种淡水豚(拉河豚、亚河豚、恒河豚、印河豚、白鳍豚)中存活头数最少的一种,已被公认为“功能性灭绝”。它也是鲸类动物中因人类活动而被灭绝的第一种物种。